北京癌癥康復會的醫院會員、正在接受治療的何做好賦患者、醫院的理實醫務人員積極參加進來。
先后有幾十位專業的現高導演和攝像師,這些大腕兒級的質量專業人士,帶著一顆顆愛心,發展憑著一腔熱情,醫院沒有一分錢的何做好賦報酬,義務完成了一部需要幾百萬投資的理實音樂片。
音樂片播出后,現高引發巨大的質量社會反響。2016年10月上線,發展當時點擊量達到五百萬次,醫院被譽為現象級傳播,何做好賦發揮了引領作用,理實各大醫院紛紛效仿,一時間推出很多“醫院快閃”活動。
一大波被醫學耽誤的畫家脫穎而出
2012年起,醫院連續舉辦“井蓋文化節”。由此掀起了醫院獨有的井蓋文化。
在豐富醫院職工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患者及家屬在緊張和壓抑的環境中做出心靈疏解,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
通過北京大學某醫院的事例可看出,醫院文化,其實就是播種愛、凝聚愛、傳遞愛的文化。醫院在創建文化品牌的過程中,要有切實的、能夠引導全員參與的、影響每一位員工工作態度的措施,通過不懈的努力,在醫院上下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趨向。
記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曾指出,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警惕技術至上和醫學市場化的傾向,使醫學日趨離開人文,而人文精神是醫學的靈魂。
鐘南山也講過一句話,醫生眼中不只是病,要有病人。
看看作為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的南通某院是怎么倡導一種“家園文化”的:
門診布置
為了讓患者走進醫院就有一種家的親切感,圍繞家園文化,門診做了兩方面改變:1)設置文化休閑區,患者可以在門診休閑區看書、喝咖啡。2)改變收費、藥房窗口,徹底打破將傳統公立醫院柜臺過高、用玻璃隔開等人為設置的不信任模式,改為開放式、平等式。
病區布置
家——HOME的構成理念
和諧——Harmony 通過多種手段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責任——0bligation 救死扶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使命——Mission 要肩負起改善地區健康狀況的使命
效率——Effciency 時間就是生命!救治效率追求持續提高
家讓人聯想到的應該是愉悅、輕松,但傳統公立醫院病區多是各項冷冰冰的制度,所以醫略策劃了溫馨病區布置方案。
方案主要思路是:
走進每一個病區,首先見到的全病區醫護人員的笑臉組成的笑臉墻;緊隨笑臉墻的,是該病區醫護人員服務患者的感言表態;
護士站周圍是病區患者最經常見到的場景,該區域所有制度性的展架盡可能內移,對外展現的是病區的團建活動、患者感謝、慰問患者等場景圖片。
圍繞家園文化建設,醫院還推出了書畫展、創意作品征集、人文隨手拍比賽等系列活動。
說到醫院文化價值觀,它是醫院全體成員所追求的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信念的綜合,是醫院的生命力,對醫院的現在和未來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是醫院應對挑戰的力量源泉。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于斐老師在一次講課中提到:“命是什么?我們看這個字,它是‘一個人的獨自叩問’。問什么?生死、苦難……生命的正大莊嚴,同時也存在于每個人最細微的生活之中,最幽微的內心深處”。悲苦有時,歡愉有時,只有真正了解生命的人,才能成為最出色的醫者——也只有這樣的醫者,才能在面對無數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真實經歷之后,依然選擇勇往直前。
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仿佛是對醫者的注解。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S.E.Luria曾說過:醫學在本質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學,需要人文滋養。
不久前,網絡上有一位為患者彈鋼琴的醫生火了。
北京朝陽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利用業余時間為患者彈奏鋼琴。“‘醫者仁心’一方面應該全力以赴挽救病人的生命,治好他們身體上的疾病,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使他們心情舒緩,精神愉快。”
醫生彈奏鋼琴,似乎和醫療服務不搭邊,但正是這種看似“跨界”的服務,很好地引起了患者共鳴。
對醫院經營來說,醫院的文化格局決定結局。
從當前醫院所存在的問題來考慮,醫院文化建設應當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再根據主要領導的個人氣質和文化背景,逐步形成不同于他人的“個性”。
一是創新,就是超前的理念、遠見的謀略和成功的實踐;
二是進取,就是不懈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持續地發展;
三是誠信,就是對事業的忠誠、對客戶的守信和對社會的奉獻;
四是務實,就是負責的態度、扎實的作風和完美的效果。
通過努力達到這樣一個理想的境界:精干高效的領導,團結協作的部門,競爭合作的員工,上下齊心的醫院,醫患和諧的局面。
一般說到醫院的服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全程導診、微笑服務、一醫一患一診室,現在又上升到送茶水、點餐、無線網絡、休閑網吧、小賣部、網絡答疑、客服家訪等,據說新加坡的大醫院通常還有超市、美容院、銀行、郵局等,幾乎病人所有的需求在醫院都能得到滿足。
事實上,醫院提供醫療和非醫療的服務,既治療其疾病,又盡量滿足其物質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撫慰。
彈鋼琴這種跨界服務,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撫慰。
其實,從患者想到醫院的時候,我們的服務已經開始。我們需全程關注她們,照顧每位來院患者的感受。
此外,“彈鋼琴”這種跨界的服務,還提供了一個傳播的點,讓病患者和家屬們有分享和傳播的沖動。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具有黏性的創意。
當前,面對醫療服務市場激烈的競爭,各類醫療機構正面臨著重重矛盾和前所未有的考驗,機遇和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