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經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肺腑問題。感人肺腑的書封書家書,一封感人的感人感人家書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肺腑—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書封書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感人感人慈愛和教誨。
2、肺腑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書封書感到的感人感人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肺腑老師的教導,不是書封書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3、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
4、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5、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
6、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7、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
8、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
9、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10、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11、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12、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愿望,一個口號。
13、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14、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克制著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
15、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茍地寫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
16、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恒,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
17、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18、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
19、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愿讓自己屈辱,不愿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
20、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21、 他們的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22、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
23、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
24、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么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