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工信工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為部黨校班第12期學員授課,部信部黨深入解讀《國務院關于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息化息化校班學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文)。
謝少鋒在講課中表示,和軟和信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司為授課是工信工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特征,是部信部黨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作出的息化息化校班學重大戰略部署,是和軟和信貫徹落實并統籌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制造業是司為授課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工信工業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大眾創業、部信部黨萬眾創新是息化息化校班學“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的落腳點,加快推動大企業“雙創”,和軟和信充分釋放“雙創”賦能作用,司為授課對于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意義重大。基于互聯網的“雙創”集眾智、匯眾力,改變勞動者知識獲取、工具使用、創業創新的方式和能力,推動腦力勞動的解放,是變革生產關系的強大引擎,通過形成“按需制造”新模式,分享經濟新形態優化資源配置方式。
謝少鋒指出,互聯網作為先進的通信技術,可應用于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正在引發多領域的系統性、群體性突破,促進了信息的自由流動,大大緩解了行業間、部門間的信息不對稱,縮短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價值傳遞過程,使傳統上高度依賴信息不對稱攫取利潤的部門和環節面臨深刻變化,對現有產品、商業服務體系形成巨大沖擊。互聯網在技術進步、商業規則、企業創新等多個方面體現了開放特性,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使商業信息和交易更加透明,促進了企業開放型創新生態的形成。互聯網共享特性推動了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邊際成本不斷降低,逐步趨近于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共享經濟延伸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謝少鋒詳細介紹了國發〔2016〕28號文的起草背景、主要內容、工作安排和有關要求,讓來自部機關、直屬單位的40多名處級學員對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戰略目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責任編輯: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