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特殊之年的生物實驗室特殊儀式感 | |


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生物物理所供圖) 
趙鑫在操作實驗(劉洋攝) 
從左到右:郭高峰、徐芬芬、大分李桃(劉洋攝) 
王立堃研究員(劉洋攝) 
李棟研究員(劉洋攝) 上聯:自噬通路全清楚;下聯:相變性質都完美;橫批:科研順利 “科味兒”濃濃的國家感新火紅春聯,環抱著一扇敞開的重點大門。門扉上貼者一個斗大的儀式“發”字。 “既是聞科‘恭喜發財’,也是學網希望大家多多發表高質量研究成果。”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大分子國重)博士三年級學生趙鑫向《中國科學報》介紹著她親手寫下的生物實驗室特殊春聯。 趙鑫的大分老家在哈爾濱,前段時間疫情很緊張。國家感新“我當然也想回家過春節,重點但我擔心如果年后不能按時返京,儀式就會耽誤了科研工作。聞科”沒有太多猶豫,學網她選擇了就地過年。生物實驗室特殊在大分子國重所在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約有60%的學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今年有400多位師生在所里過年——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生物物理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科學報》。這個“就地過年”的特殊春節,怎么讓大家過得有歸屬感、有儀式感?研究所花了不少心思。 早在年前兩三天,所里就舉辦了寫春聯、制作中國結等活動;除夕夜,食堂還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自助年夜飯;線上KTV、尋寶活動等,在避免人群聚集的同時,讓大家感受到了熱熱鬧鬧的年味兒。 大年初四一大早,李桃、徐芬芬和郭高峰三個博士生就穿上白大褂,在實驗室里忙碌起來。工作間隙,他們也會一起回味剛剛過去的那個難忘春節。 “我們組里有10名學生,有8名都是在實驗室里過的大年。”他們的導師、大分子國重研究員王立堃說,“能感覺到學生們都挺想家的,但大家還是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所以我也會和他們在一起,跟他們聊聊家常,這樣的春節也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我聽學生們反饋,這個年過得不錯。在這背后,有著研究所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默默努力和默默付出。”大分子國重研究員李棟說。盡管學生們“過年不下火線”,他依然勸大家勞逸結合,好好放松一下,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走進一間間實驗室,科研人員就像平常一樣,在顯微鏡下觀察果蠅,在天平上稱量藥品,用移液器轉移試劑……科研工作緊張而忙碌。在大分子國重建立的30余年間,許多結構生物學上的重大發現,許多人口健康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重要成果,都出自這樣日復一日的工作中。 這個春節很特殊,但對每一位師生來說,也是科研生涯中一段溫馨的平常之路。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