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天氣越來越悶熱,伏天不少人是魚肉飲食天天青菜瓜果,一切向“清淡”看齊。走出但營養學專家指出,清淡這實際上是誤區走入了夏季“清淡”飲食的誤區。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齊玉梅主任醫師認為,伏天“清淡”實質是魚肉飲食強調少用油脂,絕不是走出不沾葷腥。恰恰相反,清淡由于夏季氣溫高,誤區人體代謝速度加快,伏天蛋白質消耗量大增;加之天氣炎熱使人體胃腸道活力變差,魚肉飲食易使人食欲不振,走出食物攝入減少。清淡此時若只注重蔬菜水果,誤區而不及時補充蛋白質,會導致體質大幅下降,會為各種病菌的侵入創造機會。
據專家介紹,有些人在夏季倦怠乏力、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易患病,在入秋天氣轉涼時易感冒、咳嗽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夏季蛋白質攝入不足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
齊玉梅說,在夏季蛋白質每日攝入量在70至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此外,人在夏季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不適還可能與缺鉀有關。因此可多吃富含鉀的大蔥、芹菜、毛豆、草莓、杏、荔枝、桃子、李子等新鮮果蔬。
專家建議,夏季還應在烹調時注意以蒸、煮為主,減少煎和炸,并少放食鹽,以減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再有,夏季人體對糖分和熱量需求較大,糧食進入人體后可轉化為葡萄糖,是人體糖分的主要來源,因此一定要保證糧食的攝入,并注意粗、細糧搭配,一般每周應吃3餐玉米、全麥食品等粗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