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是烏鎮之光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的第十年,作為大會的超算承接永久會址烏鎮,也從曾經慢節奏的中心江南水鄉躋身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梯隊,這其中“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就見證著烏鎮的見證級科蝶變,這里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烏鎮來看記者探訪。蝶變多
總臺央視記者 劉藝涵:我身后的研項這個玻璃房子就是“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的所在地。這里每秒能進行181.9千萬億次計算。烏鎮之光這是超算承接什么概念呢?相當于如果全國14億人共同努力,每人每秒進行1次運算,中心也要不眠不休連續算上4年,見證級科而“烏鎮之光”僅需1秒鐘。烏鎮這里也被稱為浙江省的蝶變多“最強大腦”。
走進超算中心內,研項三層樓高的烏鎮之光機房里面是一臺臺堆疊起來的超級計算機。“烏鎮之光”目前采用的是國際領先的沉浸式相變式液冷技術,浸泡在特殊液體里的元器件可以保障超級計算機晝夜不停的運轉。
“烏鎮之光”技術負責人 顏續:這邊大概有3440臺機器,每臺機器達到50(攝氏度)的時候,就會把熱量通過冷卻技術帶走,這種液體比較特殊,抗腐蝕、不導電、沸點比較低。
總臺央視記者 劉藝涵:“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到底能算些什么呢?簡單地說它可以算天、算地、算人。我身邊的大屏幕上顯示的就是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期間,浙江省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預報平臺借助超算中心強大的算力,將預報的最小單位空間從原來的16平方公里精確到了1平方公里,預報時長從7天延長到15天。除此之外超算中心還可以應用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
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院長 許超:這里面的每一個機器人就像一個生命體一樣,上面有視覺就像我們人的眼睛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大腦,然后這上面就形成一個通感算一體化的平臺。我們實際中每砍伐一棵樹木,要測樹的胸徑,現在(大部分)是人一棵棵去量,(有了算力的支撐)通過無人機帶視覺,就可以成片來做。
如今烏鎮超算中心正在承接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在工業設計、金融和商業領域、氣候變化、疾病預測和材料研究等領域發揮著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