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最近有點『背運』。長安CS75和睿騁的排放尾氣排放被北京市環保局查出超標,沒收加罰款1000多萬不說,造假還被諸多媒體圍攻批評,聽聽更有甚者,搞排工程直接與大眾在北美的師咋說排放造假相提并論。
事情有這么嚴重嗎?長安這件事幾天前我就聽說了,長安但一直未發言。排放今天在易車的造假媒體群里,大家討論得很熱烈,聽聽我也參與了一下。搞排工程但當時未做深入了解,師咋說觀點有些武斷。長安再加上易車的排放璃妹要求我寫點啥,所以才會有了這篇小文。造假
2004年開始,汽車排氣系統設計就是本人工作內容之一,2007年開始從事汽車尾氣排放控制設計,曾任某車企駐天津檢測中心的新車認證尾氣排放控制的負責人。雖然2010年之后就做獨立汽車評論員了,但對汽車排放多少還懂一點,還算是半個『排放控制工程師』。
長安并非首例
必須要指出的是,長安并非是北京環保局因為排放問題處罰的第一家企業。2014年9月11日,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口的全新勝達3.0L版本就因為排放超標,被沒收違法所得1351萬元,罰款違法所得的10%即135萬元。
長安汽車這次排放問題,沒收違法所得1260萬元,罰款達到了違法所得的30%即378萬元。對比兩個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不難發現,現代之所以被罰的少,主要認錯態度比較好,整改積極。
除了現代和長安,還有很多企業因為各種問題被環保局點過名罰過款。就連北汽也是如此。北汽福田因為一個新項目環境測評出了問題,徐總被罰。
北京市環保局不僅罰車企,還罰加油站、尾氣檢測公司以及其他各種單位。其中尾氣檢測公司的幾個違法,在此特別指出來:
北京亞運村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在 2015 年 5 月 7 日為京 HU7355 車輛換發環保標志時錯誤的換發了三星標志,該車實際為國二排放標準的二星環保標志。罰款5000元。
北京市洪旺盛機動車尾氣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在 2015 年 3 月 11 日至 3 月 16 日,對 114 輛在檢機動車使用了錯誤的檢測限值,才罰款1萬元。
北京盛華聚緣尾氣檢測中心: 2014年12月13日發現當日在檢測京E49042車輛時使用京N67S67車輛代替檢測。罰款五萬而已。(這不是公然造假么?)
北京首汽騰悅機動車技術檢測服務有限公司:2014年9月17日檢測京PJ1K17車輛時使用京GBF798車輛代替檢測。和上面的一樣,因為還有其他違法的事,被關停一個月。
這些在用車檢測單位,居然犯了標準限值弄錯了這種低級錯誤,更有甚者,直接公然造假,而只要被抓后乖乖的,它們的懲罰不過是幾千幾萬元的罰款而已。我以為,北京市的在用車排放檢測,和新車檢測同樣重要。但把在用車檢測工作交到這樣的單位手里,跟個笑話一樣。
長安是怎么被『抓』的?
進口現代和長安汽車是如何被查出排放超標的?大眾在美國被抓是偶然,而現代和長安卻并不是偶然所得。其中重要的信息,是『一致性』三個字。
汽車的認證中,排放一項是按照《GB18352.3-2013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完成(北京有京五,與此標準基本基本相同)的。而這里面有明文規定,汽車企業要保證車輛的生產一致性。也就是說,車企必須要保證量產出來的車,在排放上與當初申報的測試車是一致的。如果不是,那么就將會面臨沒收所得及罰款。
GB18352.3 從2005到2013,標準里都有一致性的要求。但據我的了解,似乎只有北京環保局在堅持做這項工作。被抓到的企業,我在北京市環保局上只查到現代和長安這兩起。盡管如此,我認為還是要給北京市環保局鼓個掌,雖然我之前因為靠遙感排放測試儀給車主開罰單的事兒罵過你們(今天依然覺得,遙感排放測試儀是很不靠譜的事情)。
那么,車輛的一致性出了問題,是否就是車企造了假呢?不然。
一致性并非是很少見的錯誤
既然特別提出來一致性問題,那就說明這個一致性并不是很少見的錯誤(為何國內被抓的只有兩起?大家腦補原因)。為什么咧?我先來講講,汽車的排放是怎么測試出來的,我這里只講汽油車。
汽車在進行工信部認證的時候,在排放上需要按照《GB18352.3-2013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進行測試,測試包括很多種,尾氣排放的主要就是常溫排放測試(環境溫度20℃)和低溫排放測試(環境溫度-7℃)。通常我們看到的排放限值,指的是常溫排放測試限值,國五限值如下:
汽車在進行常溫排放測試的時候,結果的判斷并不是直接比對排放限值就得出結果的。其過程還有點復雜,我這里簡單說一下。不想浪費腦細胞的請直接跳過。
第一次測試:如果所有污染物的測試結果都小于限值的70%,那么這輛車的常溫排放測試就直接通過了;如果測試結果有任何一種污染物超過了限值的110%,那對不起,排放測試直接判定不通過。如果污染物都介于70%-110%之間,那么進行第二次試驗。
第二次測試:如果第一次的測試結果各種污染物小于限值的85%,第二次測試又小于100%,且兩次相加的總結果小于170%,那么測試就通過了。如果有任何污染物超過限值的110%,或者兩次測試結果均超過100%,則判定不通過。如果以上都不是,那就進行第三次測試。
第三次測試:如果三次測試每種污染物都沒有超過限值,那么測試通過。如果不是,有任何污染物在第三次測試中超過110%,則判定不通過。如果三次測試中有兩次超過100%,那也判定不通過。如果測試的加權平均值小于100%,則判斷通過。否則不通過。
另外還要提的是,國五汽車尾氣排放有16萬公里的耐久里程要求,也就是說,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車企要保證排放在16萬公里以內不超標。因此,新車的排放測試結果,都是要乘以一個劣化系數的,比如NHMC的劣化系數是1.3,若試驗測試結果是1mg/km,那么最終結果就是1.3mg/km。
從測試結果的判定方法上我們就能夠看到,單次排放測試之間的誤差是很大的。從70%到110%之間,最終的結果都有可能是通過測試。
長安的排放為什么會出問題?
基于排放測試的流程,要想試驗順利的一次性通過,那么測試結果,最少要應該控制在限值的0.7/1.3=0.538范圍內。如果按照NOx排放1.6的裂化系數,那么排放結果要控制在0.7/1.6=0.4375范圍內。NOx的國五限值是0.06g/km,那么只有當測試結果為0.02625g/km時,才能一次性通過。
以前我在做排放工程師的時候,因為要盡量控制成本,所以對于新車污染物的排放結果,是希望控制在限值的0.4-0.5之間。這樣的話,一次性能通過最好,如果不能,后面的測試也不會太過于依靠運氣。
為什么說要靠運氣?因為要保證汽車的一致性,其實是挺難的一件事。因為車上任何問題,比如進氣系統或排氣系統有漏氣,氧傳感器有問題,缸內有缺火,有爆震,或者三元催化器有被劣質汽油毒化(硫、鉛、錳、磷可讓三元中毒),甚至測試駕駛員如果看你不順眼,在測試的時候故意亂踩油門(只要車速控制在+-2km/h范圍內就不算出錯。但對排放有影響),這些都會導致測試時排放超標。想想那時候,都是淚啊!有時候經常是,今天早上出了問題,明天早上再做結果卻無比出色。完全是周星馳的無厘頭節奏。
要做到更高的一致性,就需要更高的成本。我以前拆過一些日系合資車,那三元催化器不僅體積大,而且就布置在發動機的排氣歧管處(當年我們的車上,就沒有這待遇,要么排氣歧管在工藝上實現不了,要么流場不佳背壓過大或催化器利用率不高),據三元催化器的涂層供應商說,其貴金屬的含量也很高,粗略計算一下材料成本都是2K以上。后來我在天津檢測中心負責單位新車的排放認證時,就經常看到日系車的排放測試結果,只有限值的10%左右。
現在回過頭來看,日系之所以如此大方,一方面是那時候日系賣的太好,成本上可以消化;另外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日系的很多供應商都是日本零部件供應商,而日系合資車企的外方,又往往是零部件供應商的股東。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更昂貴的零部件對外方更有利。
(再插句題外話:國產車在排放上總是很痛苦,還有一個原因是新車研發流程的問題。一般研發時間緊任務中,工程樣車剛出來的時候,為了能夠盡快拿到認證,就要去做各種測試。極不穩定的新車狀態,是導致各項測試屢屢出問題的重要原因。而反觀合資車企來做認證實驗的,基本都是國外已經量產的車型,到了國內,能夠被許可改動的地方也很少。車況穩定,各項測試做得自然就更順利。)
扯遠了,回到長安的事情上來。
由于車上有三元催化器的存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三元催化器沒有中毒失效,汽油車尾氣排放超標的主要是汽車啟動的10秒內,過了這個短暫的時間,緊靠發動機排氣側的催化器溫度就起來了,各種污染物就會立刻下降。再過幾十秒,遠離發動機的主三元溫度達到要求開始工作,排放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根據我以往的工作經驗,長安的車是HC出現問題,且超標的幅度并不高,問題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在啟動時刻。修改一下排放標定,應該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標定供應商:聯合電子。幾乎與所有自主品牌的都有合作
有很多人懷疑,長安汽車在貴金屬涂層上造了假,這種可能有嗎?是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更大的可能,是在改配方、降成本的時候控制失當。就如我上文所述,有可能將設計限值放在了0.6左右,結果就出現了超標。恕我直言,我認為包括長安在內的所有自主車企,現在還不具備造假的技術實力。
另外,我還查了一下最近貴金屬的價格,沒想到銠的價格現在如此便宜了,當年可幾乎達到了10000美元一盎司(相當于353美金一克~)啊!那時候如果說NOx排放超標,要增加銠的含量,領導絕對要和我急!現在,似乎在這上面造假沒多大必要。要知道,一個三元里面的貴金屬總含量,不過1-2g。減多了排放嚴重超標,減少了沒啥意義。
銠的價格走勢圖,07-08年是價格巔峰。這時候儲備貴金屬的涂層企業估計虧慘了
鈀的價格一直比較穩定,所以現在三元催化器快變成全鈀了
鉑金的價格起伏也挺大,現在是十年來的最低點
結 語
總而言之,我以為長安這次的排放超標事件,只是偶然而已,不必做過多解讀。當然,如果這樣的一件事,能夠將整個排放認證中的各種陋習一網打盡,那倒也是一件好事。但我知道,這在現在是不可能的。所以,長安趕緊去交罰款,我趕緊洗洗睡吧。
附:OBD是什么?
OBD是汽車在線診斷系統的英文首字母簡稱。從國三后期開始,國內的乘用車都要求加裝OBD系統。OBD系統的存在,對尾氣排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監管。汽車的ECU要判斷汽車尾氣的實際排放,是否超過了OBD排放限值(不是以上所列的國五限值),如果超過了,就需要給駕駛員報警。
OBD最早是在美國誕生的,目前已經發展到了OBD-III了。中國車企不敢進軍美國市場,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OBD的標定很難做到精準。標定低了,萬一排放超標了沒報警,美國EPA會罰死你。標高了,有事沒事就報個警,用戶也會Kan死你。
有關OBD的內容,可以另外起一篇文章說明了,如果大家感興趣,再找時間聊聊吧!
標簽:長安 排放 造假 工程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