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全市百島洞頭,花開正盛、宣傳系統花香正濃。比學伴著百島新風新氣象,趕超全市宣傳系統新一輪比學趕超活動的活動序幕正式拉開。活動正在直播中,走進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直播平臺觀看活動內容。全市
直播平臺地址,宣傳系統請掃描觀看。比學
今天(7月13日)下午,趕超“學標桿、活動譜新篇”全市宣傳系統比學趕超活動走進洞頭區,走進通過國際放生臺、全市花崗漁村等一個個具體項目,宣傳系統洞頭區全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機注入其中,比學以點環線鋪面,以抓好思想理論建設、輿論宣傳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文藝繁榮發展、文化改革發展、網絡生態治理和隊伍建設等工作為載體,澆灌百島芬芳,綻放洞頭“好花香”。
那么,洞頭區的看點中,都有哪些亮點內容呢?請看——
1、花崗漁村。秉承“修繕民居、復原民俗、融合現代”的理念,打造出深具洞頭石屋古韻的“文化聚落”,為美麗鄉村建設升級提檔,“文化+旅游”產業聯動得以蓄勁待發。
花崗漁村是洞頭保存最完整的古村之一,位于洞頭區元覺街道花崗島,村里大部分都是石頭屋。花崗漁村項目共有三期,總投資7600萬元,一期工程已完工。
花崗漁村項目本著“修繕民居、復原民俗、功能互補、融合現代、維護自然、相互滲透”的開發理念來打造集漁村觀光、民宿住宿、親子體驗、養生休閑、特產消費于一體的旅游休閑綜合體。項目方對基礎設施進行規劃設計、修繕保護,將洞頭的閩南文化融入到房屋的功能改造;同時將商業和文化相互滲透,帶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民宿客棧、當地農業特產、休閑餐飲、特色食品、交通客運、工藝產品等各種衍生產業的發展。
該項目秉持“整新如舊”“以舊出奇”“增添古韻味、恢復原生態”的保護理念,立足洞頭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全域景區化發展規劃,形成“文化+旅游”的產業聯動。
一花一石凝聚著宣傳系統全體干部職工的心血和智慧。區委宣傳部高度重視該項目的整改設計,多次分時段現場考察花崗項目,并組織專家策劃“浪漫花崗島”主題方案,召開協調會、推進會、討論會布置工作。在建設過程中,還落實專人對工程的施工情況實施“一周兩看”,督察工程實施情況,把握工程進度,督促工程整改效果落細落實、出色出彩。
2、未成年人藍色海洋基地。以各類航標設施為喻,為孩子們講述生動的德育故事,浸潤心靈、啟迪心智,激勵孩子們為夢想揚帆。
看點簡介:德育工作項目——藍色海洋基地
未成年人藍色海洋基地以“傳承海洋文化服務未成年人”為宗旨,突出海上安全、海洋環保、航海技能等藍色海洋教育和海疆保護、團結奮斗等四品八德教育,充分利用各類設施設備、場地資源和人才力量,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各類海洋文化活動,是集海事實踐、知識教育、體能訓練、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對于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生活自理能力和強化未成年人海洋意識有著積極作用。
基地建立以來,已接待了本區、周邊縣(市、區)及省內20余所學校和校外親子團。通過基地的建設和未成年人活動的開展,洞頭航標站、溫州海事監管基地、救撈站等三家海事部門的社會功能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延伸,作為文明單位的社會責任也得到了更好的落實。
精心打造亮點項目,為民惠民正是點題之義。為發揮基地服務未成年人的社會功能,宣傳系統干部職工為該基地多方牽線搭橋,向全區所有鄉村學校少年宮征集與海洋相關的社團作品,收集到32組345件作品,為基地注入了豐富的海洋文化內涵。同時,該基地還專門邀請瑞安航標站、飛云江航標站到洞頭開展旗語、水手結的教學活動,創新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成為基地“四品八德”教育的一項內容。
3、永宏軍民融合點。走軍民協同創新發展新路子,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看點簡介:企業文化項目——永宏軍民融合點
永宏集團是一家以軍工制造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企業。該集團將海霞精神融入企業創業創新之中,以海霞文化建設的正能量,激勵企業員工解放思想,多年來的發展建設,使永宏集團成為洞頭首家軍民融合示范企業。
集團涉及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三大領域的高端產業,以軍工制造為戰略性產業,打造現代化軍工裝備科研、營銷、服務保障大平臺,走軍民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子,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現軍地雙方在思想、人才、資源上的融合,從而推進國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的成功亮相,背后是宣傳系統多名干部職工“挑燈夜戰”的結果。“有一次,我們晚上9點半等到公司負責人,連夜商談相關項目整改,持續到凌晨。”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感慨,借此契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文化與軍地工作的融合水平。
4、國際放生臺。讓魚兒回歸大海,讓水質更為清澈,以海洋生態的改善帶動生態圈的良性循環,又將大愛精神注入放生儀式,帶出了洞頭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看點簡介: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國際放生臺
洞頭國際放生臺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旨在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是溫州乃至全省保護海洋資源、修復生態環境、傳播海洋文化的地標性建筑。
洞頭區在此已舉辦六屆放生節,并以放生節為載體,累計投入海洋生態修復資金9.1億元,增殖放流各種魚類苗種超6.8億尾(粒),投放人工魚礁9萬余立方空體,建成152公頃海洋牧場示范區和1053公頃省級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區,海洋生態質量顯著改善提升。放生臺所處的地理環境較為優美,背靠青山、面向大海,是連港藍色海岸帶景點的一個入口,臨近仙疊巖和半屏山兩大景區與多條黃金旅游線路融為一體。
在時間緊、布置任務重的情況下,國際放生臺項目的重裝推出,展現了是洞頭宣傳系統干部職工打造“鐵軍”的擔當精神。
5、中侖文化禮堂。融地方傳統文化與民俗風情于一體,凝聚洞頭宣傳“鐵軍”擔當精神,添一處村民心靈休憩的好去處。
看點簡介:文化禮堂提升項目——中侖文化禮堂
中侖文化禮堂位于東屏街道中侖村,是由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由中侖真武殿改建而成,將洞頭傳統文化及民俗風情融于一體,是洞頭區第一批建成的農村文化禮堂,以民俗文化和道教文化為禮堂特色。
自2013年建成以來,該文化禮堂人氣高漲,經常性開展最美廣場、文化走親活動等文體活動,結合公益創投項目開設了四點半學堂,為學生課余德育教育提供了新陣地。
該禮堂內的村史館建設,實現了中侖村全體村民多年的夢想:充滿商業氣息的典當基、留著歷史遺跡的栲染坊、銹跡斑斑的印泥盒……小小的村史館,承載著中侖村豐厚的文化,記載著該村的歷史變遷。
一路比學一路探尋,從過去一年全市宣傳系統的“溫州巡禮”中啟迪思想、求取“真經”,洞頭深挖自身稟賦特色、升級提檔比學項目,將一路采擷的寶貴經驗、發展秘鑰為我所用,化為爭做標桿、比拼干勁的動力。
新時期須有新氣象。今年的洞頭,將以更堅定的決心和信心,把牢方向、拉高標桿、改革創新,固信念之基,鑄文化之魂,奏昂揚之歌,著力打造宣傳思想文化的百花齊放,用更加沁入心田的思想文化之力凝聚最強大正能量。
內容來源:7月13日《溫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