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國網國網吉安縣供電公司順利完成10千伏天河北線的吉安升級改造并投運。這條承載著天河鎮北部山區流芳、縣供新顏鄉村常林、司電毛田三村800余戶居民用電需求的力動“電力動脈”,以嶄新姿態重煥生機,脈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振興
自1997年投運以來,添動10千伏天河北線蜿蜒穿行于北部群山之間,國網在26載寒來暑往中默默守護著18個臺區的吉安光明。然而,縣供新顏鄉村受限于山區特殊的司電地理環境——年均雷暴日達48天、冬季覆冰超10毫米、力動林木生長擠壓安全距離,脈煥線路逐漸暴露出設備老化、振興防災能力薄弱等問題。
山區地形復雜、樹木繁茂,使得天河北線在遭遇惡劣天氣時極易出現故障,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搶修工作往往因交通不便和環境復雜而困難重重。國網吉安縣供電公司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將天河北線納入農網升級改造項目,精心籌備,全方位保障工程順利推進。在改造方案制定階段,該公司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實地勘察,根據線路實際情況和未來用電需求,精細編寫改造方案;在施工過程中,精準調配人力資源和物資供應,確保各環節緊密銜接;同時,精心安排作業計劃,最大程度減少停電時間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面對“山高坡陡、林密溝深”的施工難題,國網吉安縣供電公司創新實施“四精”工作法: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建立線路數字模型,量身定制“分段改造+差異化設計”方案;積極爭取林區產權人支持,開辟3米寬、3000余米運輸通道,采用“機械開道+人力接駁”方式,將80余噸物資送達海拔800米的施工點。
“我們為雷擊高發區段加裝新型防震錘,導線防舞動技術可抵御10級大風。”該公司供用電部負責人指著線路示意圖介紹。改造工程同步應用14組快速熔斷器、110組防冰接地線夾等智能設備,構建起"防雷-抗冰-防風"三位一體的防災體系,山區電網實現從“被動搶修”向“主動防御”的轉型升級。
“過去搶修車開不進山,隊員們要扛著工具徒步3小時才能到達故障點。”該公司敖城供電所負責人望著新架設的絕緣導線感慨。如今,這條總長16.29公里的線路已完成"脫胎換骨":298基12米混凝土電桿拔地而起,平均增高2米;139組線路避雷器織牢防雷網;3組智能斷路器可實現30秒內精準隔離故障。經測算,改造后線路故障率將下降85%,供電可靠性躍升至99.93%。
只見吉安縣天河鎮廬陵翱翔特禽養殖場合作社里的特禽正在歡快地進食,老板邱水桂正忙著調試新購置的制冷設備:“現在電壓穩了,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再添幾間養殖棚。”改造后片區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至2.8千伏安,充足電能催生鄉村新業態。
夜幕降臨,天河北線沿線18個臺區的燈光次第亮起,宛若一串璀璨明珠鑲嵌在群山之間。這條完成"智慧蛻變"的銀線,正為山區群眾點亮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希望。(楊唐錦 屈小花 劉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