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僅退款”意味著什么 構建公平交易生態
發布時間:2025-04-26 09:50:11 作者:環球網 瀏覽量:217
近日,僅退款《北京商報》報道,全面取消多個電商平臺將全面取消“僅退款”功能。意味今后,構建公平平臺或將只保留“退款退貨”功能,交易在收到貨的生態情況下,退款是僅退款否需要退貨將由商家與消費者協商決定。
“僅退款”機制由某電商平臺于2021年率先推出,全面取消旨在通過“消費者友好”策略快速打開市場。意味其邏輯簡單直接:若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構建公平描述不符或物流異常,交易平臺可跳過商家直接為消費者退款,生態商品則無需退回。僅退款這一做法迅速成為該平臺企業的全面取消核心競爭力之一,隨后被各大電商平臺效仿,意味逐漸成為行業標配。
然而,“僅退款”機制一直伴隨著爭議。對消費者來說,這種機制極大地降低了維權成本,避免了傳統退貨流程的繁瑣。但對中小商家而言,這卻成了“惡意薅羊毛”的溫床。部分消費者利用規則漏洞,以“商品有瑕疵”為由濫用退款功能,甚至形成職業化“羊毛黨”,導致商家蒙受了不少不必要的損失。
取消“僅退款”有助于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交易生態。過度傾向消費者可能引發商家流失,這對依賴中小商家入駐的平臺尤為突出。此外,《電子商務法》和《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法規均強調“公平交易”,平臺單方面裁決“僅退款”有時會傷害商家利益。
目前,多數平臺在保留“七天無理由退貨”和“質量問題退換”等基礎保障的同時,正在制定新的規則。例如,有平臺提出,商家應在用戶提交退款無需退貨申請后36小時內進行處理,逾期未處理時,平臺將視實際情形判定是否支持退款給用戶。還有平臺表示,充分支持商家與消費者自主協商解決售后問題,非必要不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后的不退貨全額退款售后申請,保證商家的自主經營權。
從“無條件傾向消費者”到“放權商家協商”,體現了行業規范的日趨成熟。下一步,監管部門、電商平臺、商家和消費者需共同參與規則的重塑,避免矯枉過正。平臺上的商品包羅萬象,購物情形也各有不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秩序需要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