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走勢將緊跟貨幣的股跟貨步伐
和矛盾的貨幣政策一樣,現在的走勢A股也陷入再次選擇方向的敏感階段。
為什么說“很矛盾”、將緊“很敏感”?
話從兩頭說。幣的步伐
本周三,股跟貨七月份經濟數據出爐,走勢3.3%的將緊CPI漲幅和此前預計偏差不大,但工業產值增幅卻從6月份的幣的步伐13.7%降至13.4%。此外,股跟貨1至7月份的走勢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4.9%,低于1至6月份期間25.5%的將緊增幅。
這組數據說明什么?說明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幣的步伐若干矛盾現象:CPI在上漲而經濟活躍度卻在下降。
進一步說,股跟貨當前物價上漲壓力不小,走勢始自今年2月份的將緊“負利率”狀態在進一步延展。而經濟增速如上個月一樣,繼續沿著“放緩”的步調前行。
這讓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很頭疼”。
筆者不止一次說過,A股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方面,即政策和貨幣?,F在,政策也就是所謂的宏觀調控,恐怕真的是利空出盡——我們能夠看到和想象到的最負面的政策預期都擺在了面前:從打擊囤地到對第三套房斷供、收縮信貸規模、熱議物業稅再到拋出“空置稅”話題,無所不及。
凡此種種,面對地產泡沫的宏觀調控各種“必殺技”都已呈現。在此情況下,政策措施已走到一個極端狀態——還會有什么更嚴厲的措施呢?
股市講的是預期,在預期被調動的情況下,股價必然做出“過調”反應。也正因為此,筆者在前不久認為A股價格底部正在形成,反彈只需要一個理由。
現在,如期而至的一波反彈走到了一個尷尬境地:是繼續上攻還是順勢調整?毫無疑問,單就從圖形來說,股指遇阻,短期頹勢明顯,那些玩短線的技術派人士早已逃之夭夭。
但是,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筆者認為下結論為時尚早。
周三的時候,A股收盤走高,地產類股票表現搶眼,萬科更是以漲4.5%成為市場一道風景,周四,房地產股票好風景依舊。
這不是股價偶然的發飆,這和下一步貨幣供應預期有著直接的關聯。
8月5日的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可看到一些端倪:盡管七月份的CPI突破了3%的通脹預警線,但隨著其他“放緩”經濟數據的發布,央行沒有理由在這樣的市況下出臺繼續收緊的貨幣政策。
從央行對下一步貨幣政策目標的描述來看,目標已經從主要對信貸的控制轉移到對經濟增長的關注上來。也就是說,國內需求放緩可能會促使他們采取更具適應性的政策立場。
什么是更具適應性的政策立場?說白了就是適度放松的政策取向。
為什么說是繼續放松而不是加息或者上調準備金率?有人注意到,當前貨幣供應中,M1要大于M2五個百分點,達到22.9%的增速,也就是說,通脹更多是短期貨幣異動造成,物價上漲的波動性很大,這個月上漲,下個月或許就回落。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貨幣政策制定者更有可能保持原狀而并非立即采取緊縮措施,這也是中國央行逐步成熟的標志。
再回到A股上來,既然宏觀調控利器已然昭示天下,而貨幣政策的緊縮又不會立刻祭出,那么A股沒有理由在如此小的一波反彈之后就偃旗息鼓。有理由相信,反彈的大趨勢還將延續,現在需要的僅僅是一點耐心。
順帶說一句,前兩天,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根據該規定,保險資金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的余額,合計不超過該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5%。此外,險資也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盡管人們對這一“利好”帶來的實際效果評價不一,但有一點很明確,A股仍在投資價值區域之內,機會還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