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麻煩20日,歐盟《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實施。實施史上歐盟是嚴玩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玩具消費市場,而歐盟市場上,具標80%以上的準中造遇玩具是從中國進口的。即將執(zhí)行的國制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被認為在物理、化學、麻煩電子、歐盟衛(wèi)生、輻射等諸多領域里作出了“世界上**嚴格的規(guī)定”。
歐洲人生活的精細眾所周知,歐盟有**嚴格的食品安全法規(guī),現(xiàn)在又有了被認為是全世界“**嚴苛”的玩具安全指令。實際上這一指令并非今天才從天而降,早在兩年前的今天,就開始強制執(zhí)行了其中的物理和機械部分,今天開始強制執(zhí)行的是化學部分的要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塔亞尼曾在一次針對玩具安全的宣傳發(fā)布會上,舉著一雙童鞋說,“現(xiàn)在我們要特別關注孩子們,因為他們也是消費者,舉個例子,來看看這些鞋子,它們鉻含量比限量高出10倍以上,超過了3毫克,這種成分是致癌物。”
為了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歐盟還耗資7萬歐元制作了宣傳短片。為此要付費的還有消費者,因為對于歐盟的玩具零售商來說,更加嚴格的規(guī)定也將意味著更高的價格。
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一家玩具店主麥樂蒂-格蕾絲:就像我說的,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這種情況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但更重要的是,產品要有好的質量你總要多花點錢,這一點是肯定的。
《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條款由原本16條增至57條,明確禁止限制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從8種增加到85種,首次禁用約300種亞硝胺類化合物和致癌、致基因突變、影響生育CMR類物質,遷移元素限制由以前的8種元素增加到了19種。
衛(wèi)生方面,增加了針對用于36個月以下兒童的紡織玩具可清洗的要求。這些新加的要求對于歐盟玩具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中國玩具廠家意味著什么?
對于廣東東莞玩具出口企業(yè)“哈一代”董事長肖森林來說,每多一條要求,就意味著,多一分成本。
肖森林:技術的角度來說是沒問題,還是能夠做得到,對于出口的直接影響是成本提高了。**終的結果還是消費者買單,比如說成本增加了,利潤比例一樣的,出廠價就高了,到歐洲進口商的價格也高了,賣到市場上的價格也提高了。
相比之下,汕頭的玩具生產商王銳亮沒有提價的勇氣,對于他的企業(yè)來說,增加的成本都從利潤里扣除。
王銳亮:原料一漲價,人工一漲,它會大大縮小你的利潤點。他質量要求又那么嚴,你投入的費用會更大。
而據(jù)深圳一家名為“金利”的玩具廠負責人鄧先生測算,新規(guī)帶來的成本上升可以達到兩成。
鄧先生:我們以前生產用的材料現(xiàn)在改了新的要求,重金屬含量要減小,還有其他的方面。成本上升**少20%。
兩年前開始強制執(zhí)行物理機械條例后,僅去年,國內輸歐玩具產品共通報314起違規(guī)情況,同比增幅超過10%,生產商檢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已成事實。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建議,玩具生產企業(yè)除了積極應對標準的變化,更應提升整體競爭力。
姚堅:我們的企業(yè)還是有很多的積極的因素、積極的辦法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比如他們積極研發(fā)新產品、特色產品、培育自主品牌的產品、創(chuàng)新經(jīng)營的模式。用學術一點的名詞講,就是延伸價值鏈,由以前企業(yè)只承擔制造環(huán)節(jié),延伸到上游的產品的設計、品牌、原材料的供應和下游的銷售渠道。(記者張加寧 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