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8時,柯嵐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于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委員灣區灣區
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加快進澳門特區市政署副主席柯嵐,素自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一點兩地”的由流全新定位,澳門如何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動促助力大灣區全新定位的統市落實。
柯嵐表示,場形成今年是柯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經過五年多的委員灣區灣區建設,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日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加快進增長極之一,活力十足。素自“現在每當我坐飛機,由流夜空中俯瞰大灣區,動促看到絢麗多彩的統市夜景心中都會震撼,這就是燈光里的中國。這是一種溫馨,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催人奮進,讓我們更有信心落實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加快灣區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大灣區統一市場的形成。”柯嵐說。
柯嵐提到,在她看來,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的關鍵,除了“硬連通”還有“軟連通”,就是規則的對接與機制的銜接。對于這一點,她深有體會。柯嵐所工作的澳門市政署是一線的民生部門,負責澳門的肉籃子、菜擔子和果盤子,這些物資的出入境不僅牽涉著食品安全,更關乎生物、生態的安全。
柯嵐講道,這些年在中央的關心和指導下,就所承擔的檢驗檢疫業務和內地的海關單位互信互認,相向而行,陸續就不同品種的鮮活食品開展了創新的監管模式,實現了檢疫前推、合作監管、全程聯動。同時,還推出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動植物的白名單,現在可以和自己的寵物貓狗共同出入橫琴和澳門兩地,讓橫琴的新家園變得更加溫馨了。
柯嵐提到,檢驗檢疫的合作表面上看是技術合作,背后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制度融合和規則銜接發展的縮影,這種制度融合的力度折射的是民生的溫度,匯聚的是大灣區的高度,記載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速度。今年對澳門而言,是雙慶之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在這個龍騰虎躍的年份里,我們將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大灣區的建設當中,以更扎實的成績、亮麗的表現,獻禮回歸25周年,繼續推進澳門“一國兩制”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