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國總量上海與東京兩地金融市場,經濟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正式啟動。躍居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總量是經濟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重要一步的堅實后盾。
黨的躍居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世界中國不斷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中國總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躍居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挑戰,世界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中國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經濟地位不斷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躍居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而同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為3.9%。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從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序,從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著這一位置。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重視產業升級和‘綠色增長’,為包括西門子在內的跨國公司帶來更多機會。”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羅旭德上世紀80年代曾在香港讀書,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變化深有感觸。
如今西門子不僅把中國作為制造基地,而且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身兼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的羅旭德表示,德國也非常歡迎中國投資。
“最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大大超出預期,為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而且增速比較平穩,這是此前經濟周期所不具備的。”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翻一番的目標,已在2007年提前實現。
十年前的中國,經濟正處于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體系、開始享受入世“紅利”的階段。
“入世提供了巨大機遇,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不少外部沖擊。但中國的宏觀調控經驗更加豐富,前瞻性、靈活性不斷增強,通過宏觀調控‘削峰墊谷’,基本熨平了大的波動。”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2003年,中國經濟完全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步入新一輪增長周期。此后直至2008年上半年,經濟列車不斷加速,中國采取了遏制盲目投資、清理開發區、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綜合手段,防止經濟過熱。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果斷實施了一攬子刺激計劃擴內需、保增長,經濟增速在全球率先實現了漂亮的“V”形反轉,重新回到兩位數平臺。
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回歸常態,并把穩物價作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2012年,穩中求進成為主基調,8年來首次把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從8%左右下調至7.5%,更加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削減了大量貧困人口,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積極貢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高級政策顧問薩文說。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惠及民生。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在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眼里,這個中國GDP第一大省份的發展成就還有另一種表現:2007年至2011年,廣東GDP總量從3萬億元臺階邁上5萬億元臺階,而珠三角灰霾日數從全年149天減少到75天。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