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是海帶一種重要的海產品,被廣泛用于生產碘和海藻酸鈉。結生某工廠每月生產200kg碘和500kg海藻酸鈉,產加但這個過程產生了大量廢水。工廢本文將詳細介紹廢水來源以及針對廢水的水處處理工藝和優化方案。
廢水來源:
1.制膠生產工序:浸泡后的理設海帶經過一系列工藝步驟,包括水洗、海帶消化、結生過濾、產加鈣析、工廢脫鈣、水處脫水、理設堿中和、海帶干燥包裝。結生廢水主要來自水洗、產加過濾、鈣析、脫鈣、脫水等工序。
-水洗廢水含有泥沙和微量水不溶性粘質物,水量較大,但水質較好,可直接排放。
-過濾廢水主要含有海帶皮、殘渣、不溶性雜質和少量膠,pH值為8.5-9.5,水量相對較少,約20-30t/d。
-鈣化廢水主要含有CaCl2和少量膠,懸浮物較少,pH值為6-8,但水量很大,約320-370t/d。
-脫鈣和壓榨的廢酸水主要含有HCl、CaCl2和少量膠,懸浮物較少,pH值為2-3,水量約40-50t/d。
-沖刷水來自水池、溝道、設備等,水量約10t/d。
海帶結生產廢水處理工藝:
混合廢水的雜質含量較高,需要預處理以改善后續處理條件。經過靜沉試驗后,大部分顆粒物可以在30分鐘內沉淀,但上清液仍含有少量細小粒徑的懸浮物和膠態物質。廢水呈酸性,中和后產生大量浮渣,SS可達2×104-3×104mg/L。這是由于廢水中的膠體物在pH值大于6時發生鈣析,形成了不溶物海藻酸鈣并上浮。
因此,必須對混合廢水進行預處理。經過隔浮沉淀預處理后,廢水的懸浮物含量仍較高,可達500-1000mg/L,且含有少量膠態物質。經過加入聚鋁和聚鐵進行試驗后,膠體物和懸浮物凝聚成較大的礬花,但礬花沉降速度較慢,固液分離后廢水的色澤由渾黃變得澄清。
因此,在廢水經過調節池均化均量后,再經過混凝氣浮處理以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出水主要含有溶解態有機物如海藻酸鈉,CODCr約為800-1200mg/L,BOD/COD在0.3-0.35之間,生化性能一般。因此,我們選擇了酸化水解+延時生物接觸氧化的后續處理工藝。不溶有機物在水解菌的作用下,分解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質,提高了廢水的生化性能。隨后,在好氧菌的凈化作用下,出水經過泥水分離后可以達到排放標準。
結論:
海帶結污水處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通過預處理和合適的處理工藝,可以有效地去除懸浮物和有機物,使廢水達到排放標準。這對于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生產是至關重要的。工廠應繼續優化廢水處理方案,以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全國服務熱線:【151654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