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墨翰墨翰鄉金竹村白羊子段公路修建工程圓滿收官,鄉黨這條承載著白羊子村民小組村民出行需求的建引“民生路”煥發新生。面對資金緊、領聚工期急的合力惠民難題,金竹村“三支隊伍”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共建僅10余天便完成修建,道路生動詮釋了基層治理的墨翰“金竹實踐”。
白羊子段公路因路基沉降等原因導致路面出現大面積開裂,鄉黨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安全和生產生活。建引工作啟動初期,領聚部分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難情緒。合力惠民面對阻力,共建金竹村“三支隊伍”迅速成立3支攻堅服務隊全覆蓋走訪動員,道路用“板凳會”拉家常、墨翰以“案例集”講危害、拿“對比賬”算效益,向群眾算清“經濟賬”“安全賬”“長遠賬”;針對勞動力不足家庭,創新推行“鄰里互助+干部包聯”機制,通過勞力互補、技術支援,徹底打消群眾后顧之憂。經過反復動員、多方協調,最終實現63戶家庭每戶至少1人參與,組建起一支近90人的“自建施工隊”。
施工中,全體干群戰高溫、搶進度,采用“分段包干、交叉作業”模式,科學推進路基夯實、路面平整等工序。經過10余天奮戰,便完成共80米的兩段道路修建,拓寬為5米(上段43米)和3.5米(下段37米)的平整大道。工程僅投入3萬余元,節約成本超60%,徹底打通群眾出行“梗阻點”。
“路通了,心也敞亮了!”金竹村黨組織書記站在新修建的路面上感慨道,“再難的工作,只要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一定能贏得支持!”參與建設的村民也豎起大拇指:“大伙擰成一股繩,幾天就完工了,現在出門運貨、接送孩子方便多了!”此次工程不僅解決了資金難題,更讓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建設者”,喚醒群眾“自己的家園自己修、修好家園自己管”的責任意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下一步,墨翰鄉將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力量,常態化開展民生問題排查,持續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幸福實景”,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
通訊員:李佳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