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德福(右一)因喜歡李小龍而來到中國,冀拍記錄并在中國圓了自己的電影演員夢。/受訪者供圖
“在延安,印醫援華我了解到抗戰時期印度醫生柯棣華援華的故事故事,他將自己年輕的冀拍記錄生命獻給中國革命事業,令我非常感動。電影”
在中國16年里,印醫援華德福走了很多地方。故事“在延安,冀拍記錄我了解到抗戰時期印度醫生柯棣華援華的電影故事,他將自己年輕的印醫援華生命獻給中國革命事業,在這里書寫精彩的故事人生篇章,令我非常感動。冀拍記錄”德福說,電影近年來,印醫援華他廣泛搜集柯棣華的相關資料,希望未來自己能開電影公司,更希望第一部影片就拍柯棣華。
1937年后,中國的全面抗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一支五人印度醫療隊赴華支援,柯棣華便是其中之一。“柯棣華的英文名字和我一樣。”德福說。1939年,在得知父親不幸去世的情況下,柯棣華依然強忍悲痛前往延安。“他當時說,自己的家庭確實遭到巨大的不幸,但這里千千萬萬無辜受難的人民更需要他。”抵達延安后,延安軍民幾千人夾道歡迎,令柯棣華熱血沸騰。
專程赴石家莊 搜集柯棣華資料
“1940年,服務期滿后柯棣華選擇繼續留在中國,并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日軍封鎖線,抵達晉察冀邊區,投身戰地救護工作。”德福說,其后的1941年,柯棣華被任命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全身心投入到白求恩大夫曾經的事業中。
“可惜的是,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因病在河北不幸逝世,年僅32歲。”德福說,柯棣華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中國,他的妻子也是中國人,這么多年來,柯棣華始終被中國人民銘記于心。
為了搜集柯棣華的資料,德福還專門去河北石家莊。“自從了解柯棣華后,為他拍一部電影就成了我的夢想。”德福說,“我希望通過電影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柯棣華,了解柯棣華,為中印文化交流添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