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希望:
尋找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健康發展新動力
——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紀念大會前瞻
這是建筑健康一次總結行業發展經驗的盛會,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精英們回望歷史,沿著過去三十年行業發展的尋找行業新動足跡,表彰為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裝飾企業和功勛人物,總結行業三十年取得的建筑健康輝煌業績和經驗。
這是發展一次思考行業未來發展的盛會,建筑裝飾行業的尋找行業新動精英們居安思危,站在新的中國裝飾歷史起點上,思考那些隱藏在表象下的建筑健康變革力量,在更廣闊的視野中尋找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健康發展的新動力。
12月12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紀念大會,一場圍繞建筑裝飾行業當前形勢、建筑裝飾企業如何培養并植入“長壽基因”、如何應用好互聯網思維、如何踏上裝飾企業世界之路的思想盛宴將開啟。
圍繞一個主題
——創新轉型謀發展
在建筑裝飾行業,因循守舊已無法延續輝煌,模仿照搬已無法復制傳奇。過去的成功經驗,若不及時加以總結揚棄,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障礙和包袱。
當前,轉型升級成為諸多行業探討的話題,建筑裝飾行業也不例外。
歲末即將召開的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紀念活動以“縱橫裝飾三十年·創新轉型謀發展”為主題,在歌頌行業三十年來涌現出的一批開創行業先河、在專業化市場獨占鰲頭的領軍企業以及一批為行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功勛人物的同時,也為行業敲響了警鐘。
在建筑裝飾行業,如若再因循守舊,將無法延續輝煌;如若再模仿照搬,將無法復制傳奇。過去的成功經驗,若不及時加以總結揚棄,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障礙和包袱。
顯然,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建筑裝飾企業勢在必行,且恰逢其時。
轉型升級有很多種路徑,經過實踐證明,做專業化細分市場的領軍企業是一條非常可行的路徑。
對于建筑裝飾企業來說,多元化一直是一種誘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很多企業投身到其他行業,虧損后方決定堅守主業。甚至有的企業老總,一旦在裝飾業務上有所斬獲,就將資金投入與裝飾無關的行業,鎩羽而歸后繼續從事裝飾業務,而在積累一定的資金后又投入新的行業,循環往復,樂此不疲。
但隨著行業同質化競爭的加劇,建筑裝飾行業洗牌速度的加快,整個行業已經進入重大轉型期,成為“全能冠軍”已經不再是眾多企業的追求。更多有著遠見卓識的企業家開始根據自身特點走差異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在一到兩個專業領域內深耕細作、做專做精,培養企業核心能力,奪當“單項冠軍”。
如今,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建筑裝飾行業已經涌現出一批有特殊貢獻和影響力的裝飾及材料企業,他們或是辛勤拓荒,為行業不斷發展奠定基石;或是開創某一領域的先河,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或是在某一專業化市場精耕細作,并占據領軍或領先地位。
在此次紀念活動中,亞廈總裁俞鋤將做題為《聚焦管理調結構,轉變方式謀跨越——亞廈創新與轉型之路》的演講,同與會者分享“大裝飾+新技術”如何成為亞廈創新與轉型的支撐。廣田董事長范志全的演講題目則為 《順應未來人居環境發展趨勢——“低碳化、人文化、智能化、裝配化”助力轉型升級》,讓與會人員了解裝飾企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實現企業轉型再升級……
追求一個目標
——培養和植入“長壽基因”
企業作為一種生命有機體,也存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而根據現代生命科學理論,企業的盛衰和壽命長短也應取于其是否具有“長壽基因”。
資料表明,從2005年到2012年,全國建筑裝飾企業的數量由19萬家下降至14.5萬家,其中
1/4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自然消亡。如果將這個統計周期延長至30年,被淘汰企業的比例將擴大至1/3。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企業發展態勢良好,與行業同成長。是什么原因使一些企業萎靡不振,如流星般逝去,又是什么原因使另一些企業蓬勃向上,長盛不衰呢?企業作為一種生命有機體,也存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而根據現代生命科學理論,企業的盛衰和壽命長短也應取于其是否具有“長壽基因”。
健康發展,方能基業長青。如何培養并植入“長壽基因”,是所有建筑裝飾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改革的浪潮中,一些優秀的企業家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在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工廠化施工、并購收購、質量取勝、打造品牌……
在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紀念活動召開前夕,記者走訪了多家行業開創型企業。在采訪過程中,工廠化施工多次被提及。裝飾工廠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個論斷在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中越來越多地被證實,這也是企業保持“長壽基因”的一條發展路徑。
本世紀初,金螳螂、亞廈、特藝達等企業就開始進行建筑裝飾工廠化的探索,并且很快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裝飾企業紛紛響應。
亞廈是建筑裝飾行業工業化開創者,在工廠化生產、機械化加工、成品裝配化道路上起步早,是建筑裝飾行業最早推行工廠化施工技術的企業。如今,亞廈以總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在建筑裝飾工業化領域傲視群雄,在推動企業自身工業化建設的同時,也提升了整個建筑裝飾行業的工業化水平。
未來,建筑裝飾工廠化必將成為助力企業發展的“長壽基因”,為建筑裝飾企業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了建筑裝飾工廠化外,打造大裝飾格局、顛覆行業傳統施工模式也為企業的發展植入了“長壽基因”。
2012年,金螳螂以7500萬美元收購HBA70%的股權,邁出了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廣田以4896萬元收購華南裝飾60%的股權,完成了幕墻業務的首次跨領域收購。
這些寶貴經驗在此次紀念活動中將被總結和分享,上海新麗總經理陳麗題為《“信息化支撐的企業誠信”是企業長壽的重要基因》的發言將為與會者解讀“法治公司”為何是基業長青的必然選擇;洪濤董事長劉年新題為《品牌與時俱進的創新——洪濤裝飾的健康發展、基業長青的秘訣》的演講將為大家揭秘洪濤“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品牌創新途徑;深裝集團總裁朱飚關于《傳承與創新——“五化融和”奠定基業長青》內容的分享,將向與會者解釋公司文化和制度是如何為企業傳承提供保障的……
利用一個工具
——用互聯網思維開創傳統企業未來
互聯網模式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平臺模式,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一切從用戶出發。在傳統行業中,海爾提前邁出了這一步。將來的家居裝飾行業一定是在健康家居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一體化、專業化。
互聯網思維關注度的陡然提升,反映出的是經過了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之后,整體產業對于互聯網價值的認知,已經從偏向技術利用的工具理性,逐步深化為建筑裝飾行業轉型思考的觀念變革。
但是,建筑裝飾企業真的懂互聯網思維嗎?帶著這個疑問,建筑裝飾行業如何應用好互聯網思維,將成為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高峰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
建筑裝飾行業的特點是大行業、小企業。經過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已經走向成熟,但它又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一般被認為是傳統行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尚未有國際化的建筑裝飾龍頭企業。從這個意義講,建筑裝飾行業是最需要互聯網革命的行業,只是由于行業復雜性高,互聯網革命發動相比其他行業較為緩慢。但互聯網革命遲早會發生,從社會、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也必然會發生,走在行業領頭羊位置的企業需要率先抓住機遇,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但是,在互聯網思維充斥于各行各業的當下,建筑裝飾行業的互聯網思維如果沒有突破,那就只能作為一種方式停留在初始階段。因此,國內裝飾行業在苦練內功的同時,需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朝著信息化、工廠化、集采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企業變革和轉型將是建筑裝飾這個傳統行業的不二選擇。
互聯網模式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平臺模式,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一切從用戶出發。在傳統行業中,海爾提前邁出了這一步,將來的家居裝飾行業一定是在健康家居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一體化、專業化。
海爾家居總經理劉斥在此次紀念活動上做的題為《互聯網時代裝飾企業的出路》的演講將解讀“有住網——百變加”上線以來是緣何得到用戶狂熱追捧的。作為“壓軸好戲”,金螳螂總裁楊震將毫無保留地告訴與會者金螳螂的互聯網思維是什么……
堅持一個方向
——豪邁走向世界之路
“走出去”不可能一路高歌猛進,如果不注重和加強國際化經營中的風險管理,就可能“走出去”而回不來,折戟泥沙,被風險吞沒。因此,項目管理創新與風險管控成為企業豪邁走向世界之路的重要基石。
“走出去”戰略又稱國際化經營戰略,是指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對外勞務合作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強國戰略。
對于建筑裝飾企業而言,“走出去”曾是他們多年前的目標和夢想。事實上,建筑裝飾企業“走出去”已經有多年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多以幕墻為主。
事實上,“走出去”不可能保持一路高歌猛進,如果不注重和加強國際化經營中的風險管理,就有可能“走出去”而回不來,折戟泥沙,被風險吞沒。
建筑裝飾企業“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需要提醒的是,國際化的舞臺雖然廣闊無邊,但也必然風高浪急、風險重重。因此,項目管理創新與風險管控將成為企業豪邁走向世界之路的重要基石。
所以,當我們為中國建筑裝飾企業“走出去”喝彩的時候,當我們為他們取得的成功和進步感到歡欣鼓舞的時候,確實也要為他們在國際化旅途中可能遭遇的種種風險和挫折而擔憂。
從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建筑裝飾企業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的建筑裝飾企業向國際跨國公司方向的轉變是趨勢之一,只有做好準備的企業才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國際市場上小有成績和經驗的神州長城將由總經理李爾龍作代表,在會上分享他們布局國際市場、規避項目運營風險、實現國內國際市場雙豐收,并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實現成功上市的經驗。
(責任編輯: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