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微博微博管理員發文稱,屬地實時P屬將對3月上線的微地功展示用戶“IP屬地”功能進行升級,具體功能包括全量開放評論展示發評IP屬地小尾巴功能以及上線“個人主頁一級頁面展示IP屬地”功能。爭議
銀柿財經記者經過實測發現,微博在微博評論區中發布評論后,屬地實時P屬下方會顯示“日期時間以及來自某地”的微地功字樣。

微博方面表示,該功能旨在更透明地向廣大用戶呈現真實情況,微地功無法由用戶主動開啟或關閉。爭議
此外,微博在用戶的屬地實時P屬個人主頁中,除了原有信息之外,微地功也增添了IP屬地的信息。據悉,微博將根據,最近發博、發評、投票的IP屬地判定所屬地區,顯示規則為國內顯示到省份/地區,國外顯示到國家。

對于出現定位不準的現象,微博表示,站方只展示對應IP屬地位置,并不獲取其他信息,定位根據運營商IP信息解析,如有問題可咨詢對應運營商。
不過記者注意到,也有“微博管理員”等部分賬號,未顯示IP信息。對此,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在其微博賬號上回應稱,目前前臺實名的媒體、企業、名人不顯示所屬地,因為已經“前臺實名”,但是“后臺實名認證”用戶還是要顯示屬地,前臺實名比顯示屬地更真實。
在3月微博測試該功能之后,包括今日頭條、抖音、快手、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也都上線了類似功能。
對于新功能,網友也存在不同的態度。有網友認為即時公布IP地址,可以有效減少造謠、傳謠的內容。微博此前也表示,為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透明,所以上線了上述功能。
但也有網友質疑,上述功能是否會暴露個人信息,并質疑微博公布IP地址是否獲得了用戶的同意。
微博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指出,在用戶瀏覽微博信息流時,微博會根據設備信息、IP地址、位置信息、個人主頁信息以及行為信息(即歷史瀏覽、評論、贊、關注信息),提供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用戶可以在微博設置中自主控制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的開啟與關閉(路徑:微博-我-設置-隱私設置-個性化內容推薦),關閉后不會影響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
不過即便用戶不提供位置信息,微博也注明,可以依賴包括IP地址、Wi-Fi接入點、移動信號基站位置等來判斷用戶的大致位置。

對于公布IP屬地的行為是否侵犯個人隱私,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向記者表示,現有的法律對于個人隱私都有明確的規定,主要是保護個人的私密信息。這一次微博展示的是IP屬地,是IP地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并沒有涉及私密信息。但如果顯示的是完整的IP地址,通過技術手段,便能查到用戶具體的所在地,這就會導致侵犯隱私。
胡鋼補充道,近期在很多熱點事件中,都出現了“偽現場”,造謠博取關注,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平臺公開IP屬地的舉措,有利于治理這些亂象,完善網絡生態,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