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環保邢臺市發布《關于做好邢臺市2017-2018采暖季錯峰生產攻堅行動的升級緊急通知》,要求自10月1日起限產15%,加碼并鼓勵玻璃企業在采暖季進行冷修,持續掣肘涉及玻璃企業30家,玻璃其中沙河地區玻璃企業24家,行業總產能共28,000T/D,資訊在產產能24,950 T/D,環保約占全國總產能12%左右。升級
10月31日,加碼邢臺市環保局發出《關于對未帶有國家統一制式排污許可證玻璃企業實施停產的持續掣肘函》,對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玻璃生產線實行停產。11月5日到15日,行業沙河地區9條玻璃生產線因未取得排污許可證陸續放水停產,資訊日熔量6200T/D,環保約占全國在產產能4%,為玻璃行業近年來初次實質性關停產線。
12月2日,邢臺市環保局再次發文要求沙河市相關部門對前期點名的部分玻璃生產線進行整改和督促。沙河地區13條玻璃生產線(3條浮法玻璃線和10條壓延玻璃線)因未取得省發改委確認的煤炭消耗指標,被市環保局據此撤銷此類生產線環評意見,并要求立即實施停產,其中涉及浮法平板產能2000 T/D,但截至目前仍維持正常生產。
考慮到玻璃生產線的特殊性,一旦停產復產代價非常大,同時疊加相關部門強監管背景,預計關停產能短期難以復產:一方面,產線關停改造復產需重走環評流程,而相關部門監管趨嚴下較難獲批;另一方面,由于耐火磚受環保限產影響,一條普通玻璃生產線復產材料成本已由5000萬元攀升至6000萬元左右,疊加燃料裝置改造成本(且可能面臨燃料供應短缺)和脫硫脫硝等環保裝置日運行成本,預計總成本已過億元。環保高壓下復產成本攀升使企業復產意愿進一步下降。
環保限產+無證停產,沙河地區供應大幅減少,不僅較大緩解了區域供需矛盾,對周邊乃至全國供需都有積較影響,市場調漲預期增強,且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城市。7月28日,環保部印發《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規定到2020年,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必須持證排污,其中2017年率先對平板玻璃等15個行業核發排污許可證;9月12日進一步出臺實施《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玻璃工業——平板玻璃》,指導和規范平板玻璃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目前已開始一體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根據排污許可證信息公開網站,截止1月1日全國浮法玻璃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產線100條,占在產產線42%,申請中產線83條,占35%,仍有23%產線未進行申請,不排除未來可能還有一批產能因排污許可證而關停,供給收縮預期擴大。
同時,排放標準有望進一步提升,不達標企業將面臨停產技改或關停,進一步加劇供給收縮。根據環保部《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及“2+26”城市平板玻璃特別排放限值會議,自2018年6月1日起,“2+26”城市平板玻璃行業將執行新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新環保標準試行,顯示國家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從近期沙河地區停產情況看,當前環保政策落實執行較以往更為嚴格,也正式標志玻璃行業進入“供給側去產能”行列,預計后續力度有望持續,對玻璃企業影響也將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