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片段的優勢藥物研發應用雜交策略
是一種經典的藥物設計方法,它是片段依據現有的結構特征,將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雜交中藥效團片段通過“強強聯合”組合得到的新化學實體的過程。優勢片段的策略雜交策略可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藥代性質,相比于傳統的優勢藥物研發應用藥物研發,這種基于結構方法的片段成功率更高,具有較為廣闊的雜交中應用前景。
01
LSD1抑制劑的策略研發
反式-2-苯基環丙胺(PCPA)對單胺氧化酶(MAOs)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可用于治療抑郁癥。優勢藥物研發應用另外,片段MAOs與賴氨酸特異性脫甲基化酶(LSD)的雜交中結構具有高度同源性,所以PCPA對LSD也有較強的策略抑制活性,主要是優勢藥物研發應用與LSD的催化位點進行共價結合。研究者通過分析PCPA與LSD復合物和FAD與N-炔烴丙基賴氨酸肽段的片段晶體結構,設計合成了一系列LSD抑制劑,雜交中其中衍生物1和2對H3K4甲基化的抑制活性最強,且衍生物2具有顯著的抗腫瘤細胞增殖活性。隨后,該研究者通過借鑒西班牙Oryzon Genomics公司的明顯分子3,通過優勢片段雜交策略,得到的衍生物4對LSD的抑制活性和選擇性均顯著提高,且對SH-SY5Y神經母細胞和HeLa宮頸癌細胞的增殖也有較強的抑制活性。
02
Mcl-1抑制劑的研發
髓細胞白血病因子-1在多種腫瘤細胞中均有高表達,對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具有促進作用。有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技術發現,有2類結構可與Mcl-1的不同位點結合,故通過優勢片段的雜交策略得到了具有新骨架結構的活性分子5,親和力提高了近100倍,解離常數小于100nmol/L,為一類高選擇性的Mcl-1抑制劑。
03
NMT抑制劑的研發
通過高通量篩選得到的衍生物6和7對N-肉豆蔻酰基轉移酶(NMT)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根據衍生物的晶體結構,利用分子雜交策略得到的衍生物8,對NMT的抑制活性提高了40倍,且選擇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04
抗HIV-1藥物的研發
研究者對比分析衍生物9和10與HIV-1非核苷類逆轉錄酶的對接結果發現,氨基甲酸酯基是產生高效抗耐藥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另外衍生物9與HIV-1非核苷類逆轉錄酶的X-射線晶體復合物顯示,3,5-二氯苯基與氨基酸殘基可通過氫鍵相互作用。故研究者將3,5-二氯苯基“嫁接”到衍生物10的稠雜環結構骨架中,同時避免引入手性中心,降低合成的難度,得到吲唑類新型抗HIV藥物11。
隨后另有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對接及優勢片段雜交策略,發現了新型的吡啶酰胺及吡啶酮類衍生物對HIV有較強的抑制活性。
基于優勢片段雜交策略在藥物設計中具有思路清晰、研發時間短及成本低等優勢,但是在實際操作時需要借助一部分外界的力量,如藥物與靶點的晶體結構及分子對接技術等,另外在進行分子雜交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目標化合物的分子量過大、理化性質發生改變等缺點。
參考文獻
[1] Ueda R, Suzuki T, Mino K, et al.Identification of Cell-Activ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SelectiveInhibitor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2009, 131(48): 17536-17537.
[2] Pelz NF, Bian ZG, Zhao B, et al. Discovery of 2-Indole-acylsulfonamide Myeloid Cell Leukemia 1 (Mcl-1)Inhibitors Using Fragment-Based Methods [J].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3, 56(1): 15-30.
[3] Hutton JA.Goncalves V, BranniganJA,et al.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LeishmaniaN-myristo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J].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57(20): 8664-8670.
[4] Liu ZQ, Chen WM, Zhan P, etal.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HIV evaluation of novel diarylnicotinamidederivatives (DANAs) targeting the entrance channel of the NNRTI binding pocketthrough structure-guided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87: 52-62.
[5] Chen WM, Zhan P, Rai D, et al. Discoveryof 2-pyrido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HIV-1 NNRTIs using molecular hybridizationbased on crystallographic overlays [J]. Bioorganic & MedicinalChemistry, 2014, 22: 1863–1872.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