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類一樣,打工人螞蟻屬于社會性動物。細胞個體渺小但數量眾多的從變螞蟻集合成群體,征服了地球的身女角角落落。
螞蟻們在群體中分工明確,王竟各司其職。簡單有些屬于“職蟲”,打工人負責外出覓食、細胞對抗入侵者;有的從變被稱為“女王”,主要任務是身女在家生產后代;這些不同的身份被稱為不同的社會等級(caste)。
螞蟻的王竟等級往往在其幼蟲發育階段就定了下來。不過,簡單跳鐮猛蟻(Harpegnathos saltator)有點特別,打工人它們在成年階段仍有可能轉變自己的細胞等級。當蟻群中的從變女王死去或被人為移除,職蟲們會進行激烈的決斗,最終的獲勝者轉變社會角色,不再干職蟲的活兒,而是展現出繁殖能力和對其他職蟲的指揮,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壽命長達5倍的延長。
▲一只跳鐮猛蟻張開顎展示自己的兇悍(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Credit:Karl Glastad /Berger Lab,CC BY-SA)
盡管行為的轉變是巨大的,但調控這種復雜轉變的開關卻出人意料的簡單——僅僅只需一種蛋白在大腦中“打開”和“關閉”不同的基因。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在轉變身份的螞蟻體內,有兩種激素的濃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即保幼激素(簡稱JH)和蛻皮激素(簡稱E),這些激素的變化對于螞蟻生殖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激素也讓螞蟻的神經細胞發生了變化。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實驗方法,分離出螞蟻的神經細胞,放在培養皿中培養,探索這些神經元在不同的激素環境下表達的基因有什么差異。
▲體外培養螞蟻的神經元(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實驗結果表明,處于不同的等級時,螞蟻神經元中有2000多個基因的激活模式不一樣,這些基因的功能涵蓋了發育、代謝和神經元功能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差異并非由兩套系統分別指揮,而是可以歸結到同一個名為Kr-h1的轉錄因子。具體來說,Kr-h1起到了轉錄抑制劑的作用,在不同的激素水平下,它結合在DNA的不同位置,關閉不同基因。
▲研究示意圖:一個開關,讓螞蟻的大腦從一種基因表達模式轉變為另一種模式,社會等級及其相應行為也發生轉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個發現也讓我們對大腦的可塑性可以有更深的認識:在螞蟻身上,基因組中包含了多種行為模式,而對一個分子進行調控,就可能對螞蟻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在比螞蟻更復雜的大腦中,很有可能也有類似的蛋白質,具有這樣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注:原文有刪減
參考資料:
[1] Kr-h1 maintains distinct caste-specific neurotranscriptomes in response to socially regulated hormones. Cell Doi: 10.1016/j.cell.2021.10.006
[2] Single molecule controls unusual ants’ switch from worker to queen-like status. Retrieved Nov. 5,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