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高企國際油價漲快跌慢,煉化外需經濟持續下行,謀求各大煉廠通過優化資源、減虧緊跟市場、高企降本壓費等各項措施,煉化有效地增加了效益,謀求降低了成本。減虧
特邀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少飛
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計劃部部長………………………………………毛遠洪
中石化廣州分公司生產調度部副部長………………………………張世方
2012年8月已快過去,高企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延續2011年的煉化頹勢,國內需求也出現放緩趨勢。謀求今年上半年,減虧過山車似的高企油價使我國煉化企業倍感壓力,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煉化“三連降”更使煉化企業感到雪上加霜。在原油價格持續不下的謀求上半年,各個煉化企業如何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減少企業虧損?當下,各個煉化企業又是通過什么措施進行降本增效?記者采訪了中石化和中海油部分煉化公司的負責人。
優化資源保效益
中國石油石化: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高企不下,各大企業都在通過各種降本增效的措施尋求邊際效益的途徑。各企業是如何在原來的基礎上使資源更加優化的呢?
王少飛:我國煉化企業總的產品成本中90%以上來自原油成本。在國際油價高企的上半年,惠州煉化的原油加上其他輔料的成本已占到產品成本的95%以上,所以,努力降低原油購買成本是所有煉廠首要的工作。
上半年,由于我們的主力油種蓬萊油田依然沒有復產,給惠州煉化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們便轉變思路,用尋找替代油種的方法應對高油價。我們根據原油和產品市場行情,利用效益測算模型和PIMS系統進行單油種與系統性相結合的效益分析方法,測算原油性價比和裝置保本點,尋找最優性價比的原油品種,盡可能降低原油成本。
我們還結合自身裝置的工藝流程,對每種原油的適煉性、摻煉性做了深入分析。把國際上所有的原油油種都拿來做一個性價比排序,根據排序和三個月以后貼水的報價,最終選擇出適合自己裝置、性價比最高的原油。
惠州煉化從開工以來,新的原油品種就選擇了14個。某些新油種可能并不適合我們的裝置,但我們可以瞅準它的低價位購買一些,作為我們的一個摻煉油種摻到主力油種中,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機會原油。當然,加工參數、加工手段等都需要做一些調整。這樣就把原油成本降低下來,而且增效比較明顯。
毛遠洪:今年以來,面對市場需求低迷、裝置與產品結構不合理、效益不斷下滑的嚴峻形勢,茂名石化全面落實中國石化集團黨組“八個保效益”等一系列部署,全面深化精細管理,全方位降本減費,一分一厘挖潛力增效益。上半年,茂名石化實現優化挖潛、降本減費約8億元,公司整體效益居中國石化煉化企業前列。
上半年,茂名石化的原油成本占到總生產成本的94%,原油采購一直是我們緊抓不放的工作。我們緊盯市場,加強國際原油的跟蹤,努力挖掘新油種,一刻也沒有放松。上半年,我們經過努力,挖掘了安哥拉含酸油等4個新油種,通過對這些機會油種的低價購買,直接增效4000多萬元。上半年國際油價波動厲害,我們每天都緊盯國際石油股盤,利用PIMS等模型,加強測算與控制,根據“高價月少買,低價月多買”的原則,原油的均衡進價就節省了6000多萬元。茂名石化每月的原油購買量曲線呈“V”型,正好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曲線相反。1月和6月國際油價相對低時購買量較多,3月和4月油價最高時購買量較少,這是我們緊盯市場的結果。此外,在原油采購上通過緊盯市場,及時操作,加強分析,鎖定了100萬桶的原油差價。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省了1800萬元。
除了原油外,我們的化工原料在上半年通過優化也增效了4000多萬元。由于乙烯原料的多元化,我們通過優化及時調整,低價多買高價少買,僅石腦油一項就增效3500萬元。鍋爐的燃料也在不斷優化,石油焦和煤都同樣是鍋爐的燃料,我們通過緊盯市場和實時分析來判斷利用哪個做燃料性價比更高,這樣,通過限量保價的方式也增產了不少。
張世方:今年以來,廣州石化針對國際原油市場情形,通過靈活操作調整計價策略,化解市場風險,降低原油采購成本,收效明顯。在4月末原油價格出現急速下滑的市場走勢下,廣州石化將兩個合同共190萬桶5月上旬計價的奎都、內姆巴原油進行了“五天轉全月”計價轉移操作,使原油成本下降400萬美元。4至5月,廣州石化原油入庫噸價連續兩個月在中國石化集團12家千萬噸級煉油企業中最低。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還采取多種創新措施,優化資源利用。催化分餾塔的含硫污水直接作為富氣注水,在裝置內形成一個“小循環”,避免了所有含硫污水均送污水汽提。加氫精制、加氫裂化等裝置的注軟化水變成污水汽提凈化水。兩個焦化裝置的實現間歇注水,每天可減少60噸的軟化水,優化后不但消除了污水汽提能力彈性很小的瓶頸,而且每年可節約蒸汽1.2萬噸,節約用水成本700多萬元。
通過對兩廠物料輸送管線進行流程優化,分別將煉油區重整拔頭油、重整丙丁烷通過兩廠管廊,直接輸送到化工區碳五裝置及裂解裝置作為補充原料。該優化項目實施后,乙烯裂解的乙烯、丙烯收率明顯提高,碳五精制裝置的綜合商品量創出了生產以來的最高紀錄,每月創效200多萬元。
緊盯市場保效益
中國石油石化:作為以資源為原料的煉化企業,如何創新利用生產資源是企業都要遇到的問題。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各企業又怎樣在原先的基礎上使生產資源更加優化?
王少飛:惠州煉化在最初原油的購買和選擇上就考慮到最終產品的價格,根據市場上價格較高產品做一個加工套餐計劃。這個計劃根據我們優化產品的模型和自身裝置的特點為依據,通過此模型優化加工方案。通過對原料的分析,決定去哪個裝置更合適,以保證加工出來的產品更加優質。這是對原料的優化。
此外,對生產產品方案的優化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通過優化產品方案,多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是我們降本增效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生產過程中,緊盯市場,每天測算成本利潤情況,優化產品結構,跟進生產方案調整。比如,同樣的原料都可以進加氫裂化裝置,通過不同的分解和流程能夠生產航空煤油、柴油和加氫尾油。通過緊盯市場,根據市場價格的不同,及時調整生產方案。
1-6月份,惠州煉化堅持落實“快進快出”的經營策略,提高原油加工負荷,加大產品出廠力度,比預算進度多銷69.7萬噸,增利5.86億元;通過扎實開展生產組織精細化,多產高附加值產品,降低加工損失,提高綜合商品率,增利5.52億元;噸油完全費用降低27元/噸,增利1.69億元。通過加強節能降耗管理,優化水、電、汽、風等公用工程介質使用,深挖裝置潛力,降低消耗超千萬元。通過加強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各項費用無超預算發生,修理費、輔助材料費、運輸費、辦公費、物料消耗等與去年同口徑同時期相比累計節約2044萬元。
毛遠洪:今年上半年,茂名石化在集團總部的帶領下,努力限量保價,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生產資源,根據市場優化生產產品結構。石油焦和煤都是鍋爐燃料,我們緊盯市場,在1、2月石油焦的性價比高于煤時,我們就大力提高利用量減少外賣量,在3、4月石油焦的性價比高過煤時,我們就多燒煤而減少石油焦的用量。產品亦是如此,效益好的多產,效益差的減產。上半年液化氣的價格不好,我們就少產液化氣,高壓裝置和高密度裝置產品的價格都不是很理想,我們就把負荷降下來。相反,利潤高的產品我們努力優化,增大產量。潤滑油1b級和1c級的價格要遠遠高于1a級,我們就努力優化潤滑油生產,控制好各項生產指標,大幅提高1b級和1c級潤滑油基礎的比例。
上半年,我們在完成總部生產計劃的前提下,優化生產運行,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潤則潤,努力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上半年,增產成品油40.82萬噸,列集團公司各煉化企業首位;增產煉油小產品2.17萬噸,創效1.49億元;增產1b級和1c級潤滑油基礎油11萬噸。通過適時調整裂解原料投料結構等辦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乙烯績效,增效4748萬元,乙烯收率、雙烯收率、高附產品收率、綜合商品率,分別提高了0.6、0.82、1.46、0.28個百分點;生產化工專用料和新產品39.3萬噸,增效5433萬元。
張世方:廣州石化的生產經營工作一直以市場為導向。今年以來,我們為了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生產和經營聯系更加緊密。
今年1月以來,廣州石化先后實施優化項目共約90項。優化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深挖了各裝置潛力,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大幅提升。截至5月底,在總部“比學趕幫超”煉油專業8個綜合指標中,廣州石化累計考評獲得了5面先進紅旗、4顆進步紅星。
“市場為導向,效益最大化”,是公司始終堅持的目標。一季度,液化氣、汽油、精丙烯價格不斷上漲。為此,我們千方百計優化產品結構,采取蒸餾增產蠟油組分、溶脫增產DMO、壓減加氫裂化加工量等措施,使蠟油催化和重油催化裝置日平均加工量分別增加1200噸和600噸,兩套氣分裝置每天分別達到576噸、1440噸滿負荷工況。通過優化操作,每天增產汽油800噸、液化氣400噸、丙烯110噸;全流程優化后,2月增創效益3718萬元。
公司還不斷完善上下游裝置直供料設施,上下游裝置之間“口對口”供料,不僅消除了裝置運行瓶頸,做大了加工總量,而且節省了物料冷卻、輸送、再加熱的能量消耗,為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奠定了基礎。如新建的蠟催裝置至氣分(三)裝置、重催裝置至氣分(二)裝置這兩個直接供料流程,騰出了兩套催化裝置液化氣到罐區的罐容,不僅緩解了精丙烯貯罐緊張的矛盾,而且消除了氣分(三)裝置因摻煉重催裝置的液化氣比例變化引起的丙烯質量波動,確保裝置滿負荷運行。S-Zorb加熱爐負荷不足,制約2套催化最大限度生產汽油。為此,我們在催化裝置汽油水冷器前增加一條4米的跨線,引出部分穩定汽油熱供給S-Zorb裝置。投資不到兩萬元。項目實施后,S-Zorb裝置進料溫度提高20℃,燃料氣消耗每天下降6720立方。僅此一項,每年增創效益400多萬元。裝置負荷每天提高240噸,兩套催化裝置也實現了滿負荷生產。
通過系統優化,將每一滴原油吃干榨盡,留住每一分效益,既是企業精細管理的體現,也是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我們實施了芳烴資源優化項目,充分利用閑置設備,在只增加1000米新管線的情況下,連通了三套芳烴裝置的物料互供流程。挖掘了煉油、化工區共3套芳烴抽提裝置的潛力。項目實施后,每天分別增產甲苯、二甲苯42噸和60噸,每月可增加效益200萬元。同時,充分利用重整(一)裝置預加氫系統的富裕能力及加氫裂化重石腦油直接供料給重整(二)裝置。優化后,5月起每天增產汽油、二甲苯及氫氣,分別為235噸、72噸、7.59噸,每月可增加效益800萬元。
降本減費保效益
中國石油石化:緊跟市場、創新生產是企業經營永遠不變的保效益手段,節省每一分錢則是企業經營的根基。各大煉化企業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調動全員,減少成本和費用的呢?
王少飛:今年上半年,惠州煉化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狠抓節能降耗工作,通過一系列的技改技措和節能減排改造,綜合能耗下降4%~5%。不僅完成了節能減排的任務,而且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除此之外,上半年公司設備維修成本也降低了不少。我們通過幾年的運行情況,摸到了一些規律,對設備進行有計劃的維修,在機器沒壞之前就做一些小的、預防的維修。對運行半年以上而沒出現任何故障的設備其相對應的員工,公司都會有一定獎勵。此外,考核辦法也更加細化,力度更加加大。核算具體到了每個班組、每個員工。每個月都組織單項小指標競賽,對一些指標成績好的班組進行獎勵,與每個員工的獎金直接掛鉤。
毛遠洪:節約每一分錢的成本,一直是茂名石化所有員工遵循的準則。按照“銷售一元錢、節約一分錢”的要求,今年,我們繼續深入開展“節約一分錢,管理到精細”活動,發動全體職工精打細算,一分一厘摳效益,上半年降本減費1.1億元。
我們確立了“在今年預算基礎上,煉油、化工和存續各自再減費6000萬元共1.8億元”的目標,并層層分解到各部門、車間、班組,出臺了以重獎重罰的考核細則,激發了全體員工節約每分錢的自覺性。公司上下關上后門倒排減費計劃,細化減費措施,逐項落實。上半年,煉油單位完全費用和化工產品完全費用同比分別下降了3.06元/噸、69.72元/噸。
公司還出臺激勵措施,廣泛發動職工提節約的“金點子”,今年前6個月共收到“金點子”270多個,實施113個,節約費用1300多萬元。在煉油兩套CFB鍋爐停車檢修前,動力廠職工提出了改增開油爐產汽為外購茂名市電廠中低壓蒸汽降成本的建議,5月份實施后,降本660萬元。上半年,煉油分部職工提出并完成11項“短平快”節能項目,共節約費用227.9萬元。
張世方:要控制成本,首先要有勤儉節約的觀念。節約觀念帶來的效益也不可小視。如果把流程優化和資源優化帶來的效益比作“西瓜”的話,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自主維護帶來的效益只能算是“芝麻”,但企業的全員成本意識和精細管理文化,就是在不斷撿“芝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就拿儀表備件申報計劃來講,廣州石化每申報一項設備材料計劃都要經過班組技術員、班長和車間計劃員三級確認,并經車間主任審核后才能遞交中心審批。公司儀控中心的員工逐漸養成了全員成本控制意識,日常維護中做到不輕易報廢一臺儀表,而是組織人員進行維修。今年上半年,該中心員工共修復儀表設備30多臺,節約維護成本3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