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濟南唐王鎮司家村蔬菜市場,菜賤菜農正在往貨車上裝卷心菜。癥集中經A18-19版攝影/本報記者 吳江 攝
4月23日,唐王鎮司家村,卷心價傷菜農閆廷云在清理丟棄的菜賤卷心菜菜葉。
4月23日,癥集中經濟南唐王鎮司家村,營出菜農韓成祥家地里大片開花的卷心價傷卷心菜,沒收割就被犁掉了。菜賤
近段時間,癥集中經全國露天菜價格普遍下跌。營出在山東、卷心價傷江浙、菜賤上海一帶,癥集中經卷心菜、大白菜的價格甚至跌破農民收菜的成本。一些商家甚至將大白菜扔到水溝。
據調查,這輪蔬菜價格下跌,有氣候異常等多種原因。不過,也由于去年和前年蔬菜價格普遍升高,農民跟風種植,出現了蔬菜“大小年”情況。
對于菜農來說,如何抵御市場風險仍是關鍵。在山東濟南唐王鎮等地,農業合作社、農超對接等生產方式,還未能普及,實施起來相對困難。普遍仍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在價格下跌后,各家各戶承擔著全部損失。
“什么?1毛2?”趕來賣菜的菜農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1毛2,壽光的也是這個價,上海、浙江,連北京周邊的都這個價了。”收菜的車主胡金莊說。
4月23日,類似《多收了三五斗》里的場景,在濟南歷城區唐王鎮司家村的菜市場上演。
當日上午,近20輛來自河北滄州、黃驊、鹽山的貨車占據著司家村蔬菜批發市場。
前年菜價0.8元,去年1元,連續兩年的收成,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甜頭。今年司家村的卷心菜仍豐收,但這次迎接菜農的是不同的光景。
菜農韓立吉和老伴也拉了一車卷心菜到市場。在地里收菜時,他們聽說今天菜價是1毛5分,到了市場,又跌了3分。
一周前,4月16日,卷心菜價在8分到0.15元之間。當天上午,唐王鎮39歲的菜農韓進在臥室上吊自殺,引起全國對“菜賤傷農”的關注。
近段時間來,山東、陜西、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大白菜、卷心菜、芹菜、菜花、蓮花白、萵苣等價格,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
4月23日,商務部派出工作組進駐濟南唐王鎮。了解菜農韓進自殺之事,并了解當地菜價下跌的原因和進行指導銷售。
菜農之死
去年養羊賠了一萬,大舅子車禍留下8萬元債務,韓進一家本以為卷心菜可以帶來幾萬元收入
據韓進的妹妹韓淑芳講,韓進和妻子種了6畝卷心菜。從1月份在暖棚育苗開始,要經過育苗、分苗、培育,4個月時間才能成熟上市。
在這期間,兩口子每天都要去菜地照看,冬天還要注意積雪不能壓垮草苫子,氣溫降低嚴重,還要拉電照明。菜農使用的電,每度電收費0.7元。
這4個月需要投入塑料布、竹坯子、草苫子、化肥、澆水等。其中塑料布、竹坯子、草苫等雖不是每年投入,一次投入共需3000多元,能用5年。分攤到每年,每畝卷心菜投入共約1500元。
按每畝最高產量8000斤計算,若按去年每斤1元的價格,6畝卷心菜能收入4萬多元。
但今年卷心菜價格開始就低,并持續走低。
按照4月16日的最低價8分算,韓進家的卷心菜一畝能賣640元,按高價的0.15元,也只能賣1200元,保不住投入成本,更不用說日夜操勞的人工成本。
今年39歲的韓進有兩個女兒,分別讀初中和小學。村民們說,韓進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終日就會擺弄菜。
去年,韓進聽說養殖能賺錢,花了1萬元購進小羊,但因瘟疫羊全死了。
據韓進的母親說,韓進自殺前5天,他大舅子出車禍死了。韓進曾借給大舅子幾千元用來做生意,并為大舅子在銀行擔保了8萬元貸款。這8萬元將成為他的債務。
4月16日這天,韓進聽說卷心菜價格8分錢一斤。據韓進妻子對媒體講述,那天中午韓進在家邊喝酒邊哭,說菜這么便宜看不到一點希望,6畝地得估計要賠上萬元,“愁得不想活了”。
吃過午飯,韓進對妻子說,他去偏房睡覺。妻子則在自己臥室休息。等妻子睡完午覺去叫韓進下菜地時,發現他在偏房的門框上釘了一根鐵釘,上吊自殺了。
韓進是韓家唯一的兒子,他有70多歲的父母和兩個妹妹。
韓進的妹妹說,村里很多人這些年種菜蓋起了新房,但韓進家這幾年沒存下錢,家里還是平房。韓進留下的唯一比較值錢的東西,是前年賣卷心菜后買的一輛農用三輪車。
會開花的菜
工人每人每天工錢70元,加上拖車的運費,以8分錢的價格,收割蔬菜還不夠成本
韓進所在的唐王鎮司家村,種菜歷史有20年。是當地比較出名的甘藍(卷心菜)示范區。
司家村295戶,今年幾乎全部種植了卷心菜,共計900多畝。
近年來,種菜也給村民帶來一些收益。村里有近半農戶蓋起樓房,多數人家都有用于賣菜運輸的車輛。
今年開春,司家村的卷心菜又一次豐收。
4月22日,村民韓成祥家的菜地一片狼藉。長成形的卷心菜裂口開花,被犁在了土里。
村民們說,今年濟南天氣寒冷,卷心菜“光長歲數不長個,到了年齡都會開花”。但卷心菜開著花,沒包起來,不能上市,韓成祥就只好把這片菜地給犁掉了。
司家村書記韓作銀說,村里卷心菜開花屬于個別現象,這與菜農購買的種子不純以及倒春寒導致卷心菜生長周期延長有關。
村主任韓會利說,當地毗鄰濟南、章丘,是周邊城市的菜籃子基地。當地農民一年三季種菜,春季種甘藍、夏季種大蔥、冬瓜,秋天則主要種大白菜和蘿卜等,冬天依靠暖棚,種植夏令蔬菜西紅柿、芹菜等。
由于夏天不需要大棚,菜價便宜,冬季暖棚投入較大,種植面積較小。春季種菜收入則占當地農民一年的近半收入。
4月23日,唐王鎮西王村書記王連成說,他們村成立的農業合作社,土地由7個人承包,蔬菜還需要雇人收割,每人每天的工錢要70元,收割一畝地,加上拖車的運費,如果以8分錢一斤的價格,還不夠收割成本的。
卷心菜一直在蔬菜大棚里生長,成長期處在冬季,不會生蟲,也就不需要打農藥。
“這才是真正的無公害蔬菜。”司家村菜農韓立吉說,但卷心菜成熟期就十天左右,超過時間,便會開裂和開花。也就是,不賣,就會爛在地里。
飽和的市場
市場飽和,往年會來唐王鎮運菜的客戶,遲遲沒有出現
唐王鎮距離濟南35公里,自古以來就是濟南的糧食和菜籃子基地。
唐王鎮書記李云愛說,唐王鎮共有耕地7.8萬畝,常年菜田面積約2萬畝,歷史上曾以盛產唐王大白菜而聞名,素有“大白菜之鄉”的稱謂。
李云愛說,今年全鎮種植卷心菜3000多畝,種植模式為春季農膜棚加草苫和不加草苫兩種。總產量預計達1800萬斤,集中出菜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這個時期,北方外省客商得到當地下菜消息后,會來唐王鎮裝車外銷,直到北方本地卷心菜上市為止。
蔬菜銷售也有經紀人。市場經紀人韓會銀說,他一方面為外地客商提供價格信息,一方面組織村民到商戶那里賣菜。他從中每車收入100元。
司家村村民的銷售模式,是各家各戶獨立經營。
2009年,司家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但因為缺少資金投入,缺少大家響應,未真正運作起來。
從4月2日開始,到司家村來收購卷心菜的車輛多了起來。價格每天都不一樣。如果當天來收購的車輛多,菜農們供應的卷心菜少,菜價就會高,反之則低。有時甚至一天內的菜價也不盡相同。
今年價格普遍下跌是不爭的事實。
4月初一開市是0.6元每斤,之后持續下跌。
韓會銀說,這與來的商戶車輛減少有關。往年這個時候有天津、河北、山東周邊甚至北京的車輛來購菜。今年,僅有河北滄州一帶和濟南市的車輛。去年大宗客戶淄博的客商,今年一直沒有出現。
山東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處處長郭宏偉說,今年的氣候比較異常。往年,一般是南方蔬菜先上市,南方蔬菜下市的時候北方蔬菜才上市,之間有個時間差。今年受春季寒冷的氣候影響,蔬菜成熟期普遍發生變化。外地蔬菜較早占據了本地市場,而南北方的蔬菜幾乎在同一時間上市,造成了市場供應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