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武漢訊(張恒 記者吳采平)11月18日,湖北記者從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該局今年全面開展信用提升行動,企業通過發揮信用監管職能作用,修復信用指導相關失信市場主體依法及時辦理信用修復,湖北減少因失信行為帶來的今年不利影響,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企業1—11月份,修復信用共辦理信用修復92.9萬戶。湖北
記者了解到,今年相關市場主體因未按時年報、企業未依法公示信息、修復信用未遵守住所或經營場所登記規定,湖北以及違法經營受到行政處罰等失信行為,今年將會受到多部門聯合懲戒,企業在相關行業準入、項目審批等方面受到限制。為提升失信市場主體信用修復便利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市場主體信用合規質量,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印發了《關于開展2022年度信用提升行動的通知》,指導各地按照“積極穩妥、轄區主責,依法依規、主動修復”的原則開展信用提升行動。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實行每周工作調度,全年修復失信市場主體31.86萬戶,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倍;十堰市市場監管局通過信用修復,將失信市場主體控制在市場主體總量的2.26%;孝感、黃岡、仙桃、潛江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將失信市場主體控制在總量的5%以內。
在信用提升行動中,湖北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開展市場主體信用培育,創新推動適用“容缺”“容錯”受理等措施。對因查無下落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狀態)管理的市場主體,支持其在辦理住所變更登記后開展“容缺”修復;對抽查發現非主觀故意的公示信息輕微差錯等情形,支持開展“容錯”修復。荊州市市場監管局實施信用修復主動提示制、當場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市場主體信用修復申請所需材料與流程,全年辦理信用修復105401戶;咸寧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包容修復機制,制發《關于對市場主體未年報行為給予寬展期免予行政處罰的公告》,對逾期未年報的失信市場主體實行主動引導、線上處理、快速審核。
記者了解到,提升信用修復便利度、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強化部門協作,是這次信用提升行動的重點。湖北省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在門戶網站發布信用修復辦事指南,公示修復條件,優化修復流程,開設信用修復“快速通道”,壓縮各環節辦理時限,實行“現場辦”“立刻辦”,有效提升了信用修復便利度。恩施州市場監管局在信用提升行動中實施5項現場服務,即現場提供修復材料文本、現場指導填寫相關材料、現場引導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現場指導加入年報交流群、現場為失信市場主體修復信用信息;仙桃市市場監管局按照“即辦即結”原則,及時受理申請,將5個工作日縮短至當天辦結;荊門市市場監管局與荊門市發改委聯合簽訂《行政處罰信用修復“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同步修復”合作備忘錄》,在“信用中國”網站及公示系統同步修復;黃岡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黃岡市發改委召開行業主管部門聯席會,主動對接行業內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管理的企業,提示其做好信用修復工作。
湖北省市場監管部門還注重加強政策解讀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對信用提升行動的認知度,擴大幫扶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社會效應,提升了信用修復工作效能。荊州市市場監管局采取下村入戶、上門指導、“一對一”服務等方式,發送信用修復提示短信10萬條,主動上門辦理信用修復4528戶;荊門市市場監管局通過群發短信、公眾號發布等方式,向符合申請條件的市場主體推送信用修復提醒短信9萬多條;咸寧市市場監管局通過云上咸寧、嘉魚熱線向市場主體宣傳,通過短信平臺發送短信5萬多條,提醒失信市場主體及時修復信用。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湖北省市場監管系統將堅持問題導向,繼續以開展信用提升行動為抓手,加大信用培育力度,通過探索信用合規建設,實施差異化和柔性監管,強化信用修復服務和信息化應用,著力提升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
責任編輯:張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