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德華.布魯克希欽(Edward Brooke-Hitching)
4-3 約翰.赫謝爾與月球大騙局
1835年8月25日,天空紐約小報《太陽報》的地圖的月讀者震驚地讀到約翰.赫謝爾(John Herschel,1792-1871)的約翰與太陽報天文新發現。約翰是.赫威廉的兒子,也是謝爾知名天文學家。早在1833年,騙局年輕的天空約翰便離開倫敦,前往開普敦,地圖的月在當地打造了一架21英尺(6.4公尺)的約翰與太陽報望遠鏡,研究南半球的.赫天空,並觀測哈雷彗星的謝爾歸來。不過,騙局《太陽報》在報導中所引用的天空,卻是地圖的月赫謝爾的助手安德魯.格蘭特(Andrew Grant)博士的話。報導中稱這項最驚天動地的約翰與太陽報發現,是發生在赫謝爾把他強大的望遠鏡轉向月球的那一刻。「他在月球上看到了驚人的一景,」報上說,「??解決了這顆衛星是否有生物居住,以及是哪些生物居住的問題。」
《太陽報》記者理查.亞當斯.洛克(Richard Adams Locke)用六篇報導的篇幅,捏造出堪稱史上最知名的媒體騙局。隨著文章進行,洛克披露赫謝爾在月球表面發現的外星生命,而且內容愈來愈精妙。文章一開始,他提到巨型玄武巖構造,上面有數不清的紅花植被。接下來描述同樣多采多姿的野生動物:類似野牛的褐色四足動物、「藍鉛色」的山羊,以及某種迅速滾過礫石灘、奇怪的球狀兩棲生物。第三篇文章帶來二足海貍的消息——牠們用手抱著幼崽,而且從牠們的小草屋冒出的幾縷煙來看,牠們已知用火。
第四篇文章宣稱有「人蝠」的存在——赫謝爾經常觀察到這種類人物種在進行有深度的理性對話。不過,「以我們地球上對於端莊得體的概念來說,他們的某些娛樂實在不登大雅之堂。」第五篇文章報導的是一所由藍寶石打造的廢棄神廟;最後的第六篇報導則進一步詳述人蝠,最後則宣稱太陽光順著赫謝爾的鏡片照下來,導致起火,把他的天文臺燒個精光,用來作結。
赫謝爾確實去了開普敦,但文中提到的那位謄寫助手格蘭特博士,則完全出於捏造。洛克之所以想捏造這些事情,一方面是懷抱著推動報紙銷量的無恥目標(而且成效卓著),另一方面則是想大大挖苦近年來光怪陸離,卻又廣為人所歡迎的天文理論。這包括慕尼黑大學天文學教授法蘭茨.馮.寶拉.格呂圖伊森(Franz von Paula Gruithuisen)的看法——他在182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是〈月球居民眾多獨特行跡之發現,特別探討其巨型建築之一〉。格呂圖伊森宣稱自己看到各式各樣的顏色,認為是植被,此外還看到圍牆、道路、防禦工事與城市的跡象。
時代更為晚近,人稱「基督徒哲學家」的湯瑪斯.迪克牧師(Reverend Thomas Dick),估計整個太陽系有21.9兆居民。他表示,月球人口構成其中的420萬。迪克的著作大受歡迎,宣稱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也是他的支持者。
還有一些規模很大的提議,例如在地球表面畫出巨大的幾何圖形(類似祕魯南方的納斯卡線),對外星生物(月球上或其他地方)打信號的方法。1820年,日耳曼數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思(Carl Friedrich Gauss)提議在廣大的西伯利亞苔原種樹,排出超大型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幾何證明,要大到對月球人來說清晰可辨的程度。1840年,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瑟夫.馮.里特羅(Joseph von Littrow)據說也有一樣的點子,但稍有修改——他提議在撒哈拉沙漠中央興建巨型環狀溝渠,倒滿煤油,然後點火。沒有任何一個點子得到實現,這也難怪。
不過,洛克很可能是在「赫謝爾」這家人跟「月球有生命」的概念之間的歷史關聯做文章。先前提到,威廉.赫謝爾因為偉大而可敬的成就為世人銘記,但他也在18世紀末開始探討言之鑿鑿的「多重世界」理論,親自搜尋月球上是否有生命跡象(見〈4-1 赫謝爾兄妹威廉與卡洛琳〉)。他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上宣稱已找到了證據。他監視著月球表面的巨大環狀構造(今人知道這是小行星撞擊坑),把它詮釋成建築物構成的巨「環」。
在他看來,這種布局理所當然,畢竟能得到最多的陽光:以這種形狀來說,有一半的建築物能受陽光直射,另一半則有反射得到的陽光。說不定,月球上的每一個大環,就是一座座的城鎮?……假如是真的,我們豈不是可以把任何新出現的小環,看成月球人在地上興建新的城鎮?……我對這個題目稍事思考之後,幾乎可以推斷我們在月球上看到的無數小環,就是月球人的傑作,不妨說是他們的城鎮……。
此外,1795年的《自然科學會報》也刊登了威廉.赫謝爾認為地外適居性遍及所有天體,包括太陽在內的想法:
太陽……看起來就是個巨大而清楚的行星,顯然是(嚴格來說也是)我們這個星系唯一的原初行星。……太陽跟太陽系其他球體的相似性……令我們認為上面非常可能有生物居住……他們的器官已經適應了那個巨型球體的特異環境。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天空地圖:瑰麗星空、奇幻神話,與驚人的天文發現》,聯經出版
作者:愛德華.布魯克希欽(Edward Brooke-Hitching)
譯者:馮奕達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只要我注視著滿天星空的運行軌跡,我的雙足便能離開地面。」——托勒密(Ptolemy)
第一次有人如此描繪天空:
不只是恆星與行星的領域,更有諸多橫衝直撞的神鬼魍魎、天象魔法師、
飛翔的水手、中世紀外星人、神話生物與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