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藤縣一初中女生在考試中途的作弊做名時候離開考場,然后就是被發不想進入廁所后從四樓向外跳下,跌落至校外路旁,現后學習下輩然而經搶救無效死亡。跳樓
作弊被發現后跳樓
在監考老師在收拾考生試卷時,大廚發現輕生學生留下的一份具輕生念頭字條。在網絡流傳的一份字條照片顯示,該女生稱“不想學習,唯一的愿望是做個廚子”,但是這一字條真實性尚無法證實。
對此,藤縣教育局向澎湃新聞證實此事,該女生為藤縣五中2014級學生,事發前,該女生用手機作弊被發現,留下一張字條后跳樓。目前,該女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藤縣縣委宣傳部發布的情況通報顯示,1月10日15時35分,該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縣第五中學后面發現一名女子倒在地上。經初步了解,該女學生為縣五中2014級學生,當天下午在四樓考場參加考試。因其利用手機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并要求交出手機,該女學生配合交出手機后繼續在考場內考試。
通報稱,十多分鐘后,該女學生要求上衛生間,但幾分鐘后還沒有回來,監考老師到衛生間查找未發現該女學生,在其座位發現了一張具有輕生念頭的字條。
目前,該女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有關部門對家屬進行安撫,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一份網絡流傳的女生在考場留下的字條顯示,“其實,有這個念頭已經很久了,我不想學,唯一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廚子,希望我下輩子能實現。將我還能用的器官捐了吧,算是做最后一件好事!”
不過,針對這張字條真實性,藤縣教育局工作人員未正面回應。有關記者一直撥打藤縣五中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學業壓力的確對學生影響很大,不過應試制度只是果,不是因。
在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剛剛發布的報告中,自殺位列青少年死因的第三位,抑郁癥則是背后的推手。能夠引發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學業壓力在美國等地的青少年中不算主要原因。然而,如果換到東亞,在韓國、香港、臺灣等地,學業壓力導致學生自殺就比較多了。不過,再細究下去,學業壓力與父母和社會“讀書無用便無成”的傳統思想有關。即使不是“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問題也不會變得多好。心理專家楊小紅教授就說,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完美,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覺得孩子學習好就一好百好,而且逼著孩子上各種興趣班。以前是要求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不過現在的家長多是注重孩子的智,忽略了德和體,這樣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會處理,很容易造成不良情緒。
而且,家庭壓力、與同齡人的交際壓力等方面也同樣重要
當然,不只是學業壓力才重要。學者Weiner曾經系統分析過學生自殺的原因,就認為非常復雜,并非因絕望而一時沖動的行為,學童身處的環境是包括多個不同的系統,如家庭、學校、朋輩及社會等,而他還分析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的四個特點:家庭長期不穩定和不和諧、家庭問題不斷增加、一段人際關系結束、不能解決問題。
在韓國,學生自殺也是個讓人棘手的現象,一般都認為和學業壓力關系最大。但是,去年韓國保健醫療研究院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卻有點讓人意外。這項研究將別的自殺因素和學業對青少年自殺的影響做了比較,結果發現,最大原因是來自家庭,是學業壓力的3.2倍。其次是交友關系(學業的2.4倍)、與父母的矛盾(學業的2.3倍)和與老師的矛盾(學業的2.1倍)。可見,學業壓力不是一切。
而中國學生來自家庭、同輩人的壓力少被提及,卻又無法忽視,例如近年來有媒體報道,中國的校園暴力現象有所升級。
這些所謂“壓力”都只是表象,問題還是在于壓力下看問題的思維模式
找到壓力不難,找出壓力背后的根源和解決之道就沒有那么容易了。基本上學界都認為,自殺并不是臨時起意的行為,而是一個連續的歷程,先有脆弱的內在因素,再加上不良的外在因素,交互影響逐漸形成自殺傾向,且這個傾向一旦形成,只要環境帶給個體挫折、不如意的感受,當事人就容易引發自殺意念,并隨著情境危機的增強,產生自殺企圖,迅速發展成自殺行為。一個對騰訊網友的大數據調查就顯示55%的人都曾經考慮過自殺,并且15-18歲的青少年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