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黔西一個也不能少。南多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部門幫扶步黔西南州將貧困殘疾群眾列入重點幫扶對象,合力多部門合力從產業扶貧、持續殘疾就業扶貧等方面著手,多名著力幫助殘疾人發展生產、貧困增加收入,人實34628名貧困殘疾群眾實現同步小康夢。現同
初冬時節,康夢普安縣九峰街道保沖村駐村幫扶干部正忙著走訪今年最后一批脫貧的黔西對象。走訪過程中,南多發現殘疾人貧困戶毛大戶在養殖中華蜜蜂過程中遇到了技術難題,部門幫扶步為此,合力幫扶干部陳太峰給黔西南州殘聯特聘的持續殘疾養蜂技術員、家住晴隆縣紫馬鄉的陳啟富打了一個求助電話。
普安縣人社局幫扶干部 陳太峰:我們聽說你是(養蜂)這方面的專家,想請你來幫忙指導一下他。現在我們湊錢買了3箱蜜蜂給他,在越冬這一塊不知道怎么做。
州殘聯特聘養蜂技術員 陳啟富:你們是要求做上門指導嗎?
普安縣人社局幫扶干部 陳太峰:是的,想請你上門來指導一下他。
州殘聯特聘養蜂技術員 陳啟富:(你們在)在哪里?
普安縣人社局幫扶干部 陳太峰:我發一個位置給你。
接到電話不到半天的功夫,陳啟富就從晴隆縣趕到了毛大戶家,悉心教授毛大戶養蜂技術。針對毛大戶有聽力殘疾的實際,陳啟富還將養蜂技術要點傳授給毛大戶的家人以及幫扶干部。
州殘聯養蜂特聘技術員 陳啟富:用報紙包上谷草把這邊封好,不要讓它通(風),它里面就保溫。它這個(是)內保溫,然后上面你要蓋好,這樣蓋好,蓋好之后(把)整床棉被蓋在這個上面它就保溫了。
據了解,這幾年,通過幫扶,毛大戶家每月可獲得608元的低保;另外,他還通過公共服務崗位安置,每月有800塊錢的收入,已經達到了脫貧標準,為進一步增加收入,毛大戶在山上用最原始的方法養起了野生中華蜜蜂,但一時半會效益不高,幫扶干部在了解情況后,決定幫助毛大戶把養蜂產業做起來。
普安縣人社局幫扶干部 陳太峰:我們已經通過政策兜底的方式使他家達到了脫貧標準,但是我們仍然覺得脫貧的質量不高、成色不足,所以我們想幫他找到一個持續穩定的產業來發展。我們幫扶干部幫他解決了第一批蜂的啟動資金,通過殘聯協調了專門的技術人員上門為他提供指導服務。
經常上門為殘疾人養蜂提供技術服務的陳啟富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晴隆縣紫馬鄉栗樹村養蜂產業帶頭人,也是黔西南州最早帶領殘疾人養蜂的人,全州絕大多數養蜂的殘疾群眾都是他的徒弟,被殘疾人朋友們親切地稱為“甜蜜事業的領頭雁”。
2018年,在州殘聯的支持下,陳啟富先后到畢節、四川和云南等地學習中華蜜蜂養殖技術。經過后期的不斷學習和努力,陳啟富成為黔西南州小有名氣的養蜂“土專家”。這一年,陳啟富開始領著6戶殘疾人貧困戶和1戶農戶成立了養蜂合作社。
合作社社員殘疾貧困戶 韓金貴:我是從2018年加入這個合作社的,兩年以來大概有六萬多(元)左右(的收入),自從加入這個合作社以后,我們都是非常滿意的。
州殘聯養蜂特聘技術員 晴隆縣富匯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陳啟富:我們剛開始是得到殘聯的資助資金36000(元),我們從以前的36箱發展到現在500多箱,現在的產值已經超過50多萬了,那么產值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以前我們是8戶,現在又重新覆蓋了50戶貧困戶。下一步,我們打算采取入股分紅的形式,吸納更多的貧困戶或者是非貧困戶,(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這個產業中來。
2018年以來,黔西南州殘聯系統共爭取和投入456萬元資金,大力實施殘疾人養蜂項目,分別采取家庭自主散養、合作社集中飼養和合作社代養等多種方式促進殘疾人家庭增收,全州731戶殘疾人家庭因此年均增收6000元。
州殘聯理事長 王琴:黔西南州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很適合養殖中華小蜜蜂;養蜂產業的投入小、勞動強度低、見效快,是非常適合殘疾人家庭發展的產業。但是,養蜂產業有兩個制約條件,一是養蜂技術,二是蜂蜜銷售。為了使殘疾人家庭能夠真正的掌握養蜂技術,我們用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養蜂的技術能手陳啟富。在全州范圍內,凡是有技術需求的殘疾人戶,(他)都入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培訓,使他們真正的掌握養蜂技術。蜂蜜銷售的問題,我們和貴州草喜堂(醫藥)公司簽訂保底收購的協議,殘疾人家庭產出的蜂蜜,他們能自己銷售的就自己銷售,不能自已銷售的就按每市斤80元的保底收購價進行收購,應收盡收。
短評:一個也不能少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這是脫貧攻堅的根本目標。黔西南州在脫貧攻堅中,把34000多名貧困殘疾人的同步小康作為重點和難點,動真情,出實招,在“兩不愁三保障”和產業就業上對殘疾貧困群眾給予傾斜和扶持,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希望廣大殘疾人朋友積極進取,頑強拼搏,和全州人民一道共同邁向小康,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來源:黔西南廣播電視臺 黔西南臺 韋燕 孔令相 宦艷 邵曦瑤 普安融媒 陳正黨 劉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