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半導體小羅羅
最近半導體商似乎混進了一種新的晶圓“流行”,大家見面不再問“你,到底吃了嗎?”,英寸而是晶圓變成了“你,有8英寸晶圓嗎?”。到底
這一切還得從8英寸晶圓的英寸前世今生說起:
關于晶圓尺寸的演變,在業內比較公認的晶圓一種說法是:1980年代是4英寸硅片占主流,1990年代是到底6英寸占主流,2000年代是8英寸占主流,2008年之后是以12英寸為主流的市場。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這時候有人會問,既然硅晶圓越大,每塊晶圓能生產的芯片越多,那晶圓的尺寸為什么不直接做大一點?
是啊,為什么呢?是廠商賺錢都賺的這么含蓄嗎?
No~
一切都由晶圓尺寸有自身的特性來決定的——在生產過程中離圓中心越遠,越容易出現壞點。由硅晶圓中心向外擴展,懷點數就增多。這樣一來就限制了制造商可以隨意增加尺寸。
回到8英寸晶圓↓
此外,數據顯示在2010~2016年間,約超過20座6英寸晶圓廠關閉。如分立器件、功率器件、MEMS、模擬芯片等產品需求切換至8英寸晶圓,額外的加重了8英寸產能的負擔。
總之——需求大,廠子少,機器舊(很多機器都運行了10年以上)。于是,到了2017Q2起,8 寸硅片的需求開始超過產能,8 寸硅片的供給開始趨緊。
這幾年,隨著8英寸晶圓供應緊張程度愈演愈烈,各大晶圓代工廠包括三星、臺積電、聯電等等也一直在擴充產能。
據 SEMI最新報告,2019 年底有 15 個新 Fab 廠開工建設,總投資金額達 380 億美元,其中約有一半用于 8 英寸晶圓尺寸。IC Insights 預計未來 2 年,8 英寸晶圓產能預計維持 23%左右市占率。
~END~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