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泰國鄭信王的從臺傳「九世傳說」,是灣媒王詛最早透過前往曼谷旅遊的臺灣旅客帶回臺灣的,在參訪臥佛寺與黎明寺的體瘋泰國過程中,華語導遊總會提到拉瑪一世與鄭信王之間的鄭信咒探故事。其故事概要就是背後「鄭信王遭到拉瑪一世的背叛因而被處決,而鄭信王因此詛咒拉瑪皇朝無法超過九世」。從臺傳
而此故事以及泰國皇室繼承問題在臺灣媒體瘋傳則是灣媒王詛在2016年拉瑪九世皇逝世後,當時泰國駐臺北辦事處還特別發布新聞稿要求臺灣媒體自律,體瘋泰國後來隨著拉瑪十世皇登基及加冕後,鄭信咒探此訊息才逐漸消去。背後

2020年泰國學運的從臺傳創意抗議運動再度吸引臺灣媒體的目光,而後來法政大學學生提出皇室改革聲明後,灣媒王詛「九世傳說」再度重現於臺灣媒體的體瘋泰國各大政論節目當中,這些傳說到底有哪些部分為真?本文將仔細探究。鄭信咒探
首先,背後臺灣媒體流傳的「九世傳說」包含三個部分:故事本文、臥佛寺與黎明寺的臥佛鎮壓冤魂、紅衫軍支持的泰國前總理他信(編按:臺灣譯戴克辛,或塔克辛)與鄭信王名稱相同,是鄭信王的轉世要推翻拉瑪皇朝。
一、故事本文
這個傳說受人關注的原因在於,故事的兩個主角都是影響泰國歷史的重要角色。鄭信王是泰國歷史上第一位華人統治者,有著團結泰國打敗強敵緬甸的英勇事蹟,關於鄭信王的故事可參考【泰國七大帝】建立吞武里王朝,成功抗緬入侵與統一暹羅的鄭信王。而另外一個主角拉瑪一世則是現在泰國王室拉瑪王朝的開創者,且曾為鄭信王的好夥伴,共同完成「統一暹羅」的霸業。
而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傳說故事有許多錯誤存在,例如跟據泰國歷史記載,對鄭信王發動政變之人並不是拉瑪一世,而是當時在曼谷的披耶·訕(??????????),而拉瑪一世在得知政變發生後,才率兵從柬埔寨趕回暹羅平定叛亂。而當時從柬埔寨回到曼谷並非短短幾日能抵達,因此拉瑪一世是打著平定叛亂返回曼谷,因此最終才將鄭信王與政變者披耶·訕一起處決。
臺灣媒體另外一個謠傳在於作為大城王朝貴族後代,不滿暹羅被鄭信王這位華人所統治,但拉瑪一世的母親也是華人,同樣也有華人血統,若以此為由發動政變恐怕難以服人。因此多數學者認為鄭信王被政變原因在於晚年對佛教僧人的不敬與精神異常,而非統治者的血統問題。由此可知這個傳說是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而來,在經過多次轉述之後變成現在聽到的內容,甚至也加入更多的宗教與靈異成分。

二、臥佛鎮壓冤魂
「臥佛腳底對準黎明寺?因為黎明寺最主要是供奉鄭信大王的」--此為節目內容文字,見新聞片段(12:12開始):
「九世傳說」第二段提到,因為鄭信王不甘心被自己好友拉瑪一世背叛,所以死前詛咒拉瑪王朝無法超過九世,而拉瑪一世則擔心鄭信王亡靈無法瞑目,因此特意用臥佛寺的臥佛腳底來鎮壓鄭信王的冤魂。在這個故事中,鄭信王被拉瑪一世處決是歷史事件,而鄭信王是否有詛咒難以得知,但所謂臥佛寺的臥佛用來鎮壓黎明寺(鄭王廟)的論述卻可以探討真偽。
黎明寺(鄭王廟)原名為「橄欖樹佛寺」,在鄭信王定都於昭披耶河西岸時,這座寺廟剛好位於王城之內,當時鄭信王將其改名為黎明寺,而後代的人則因這座寺廟位於鄭信王王城內,因此稱之為「鄭王廟」。但鄭王廟並非供奉鄭信大帝的寺廟,更不是鄭信王斬首與下葬的地方,鄭信王是在吞武里宮旁的Wichai Prasit要塞前被斬首,其屍體被埋葬於Wat Bang Yi Ruea Tai,現在名為Wat Intharam Worawiharn,位置離黎明寺也很遠,由此可知臥佛鎮壓鄭王廟的論述並不正確,更何況目前黎明寺存放的是拉瑪二世的骨灰,難道拉瑪王朝成員會用臥佛來鎮壓拉瑪王朝的皇室成員?

三、他信是鄭信王轉世
關於泰國前總理他信是鄭信王的轉世,許多臺灣媒體都引用相似的說法,提到兩者名稱發音相同(見新聞片段6:00),因為鄭信王在稱王之前被稱為達信,與泰國前總理他信,發音一樣都是Thaksin,所以在2006年泰國紅黃衫軍對抗期間,就有人盛傳他信是鄭信大王轉世復仇,但兩人的名字真的相同?
從泰文名子來看,鄭信王的泰文全稱:?????????????????????????(sóm-děd-phr?-jaò-taǎg-sín-m?-haá-raàd),稱王之前稱為:達信(??????)。泰國前總理他信全名為?????? ???????(th?g-sín-chīn-n?-w?d),通常稱為他信(??????)。對於學過泰文拼字規則的人來說,光是看到泰文就知道兩者差異,雖然兩個單字都是兩個音節,第二個字發音的確是「sín」,但是第一個字卻不同。
- 「達信 ??????」的第一個字發音是「taǎg」聲調二聲(泰文聲調),若以注音拼寫為「ㄉㄚˇㄒㄧㄣˊ」。
- 「他信 ??????」的第一個字發音是 「th?g」聲調四聲(泰文聲調),若以注音拼寫為「ㄊㄚ~ㄒㄧㄣˊ」。
由此可知兩者名稱真的不同,至於是否為轉世,就是信仰者立場的問題,但從鄭信王轉世要推翻拉瑪王朝的論述來看,這應該是反他信陣營的一種刻意中傷,因為當時黃衫軍皆以「意圖推翻皇室」的標籤來攻擊他信,因此這種說法實際上也帶有特定立場。
附帶一提達信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擔任泰北地區「達府」的府長,所以才有達(???)這個詞在自己的名字當中,而職稱是?????「phr?-yaā」,故當時的人稱他為????????(phr?-yaā-taǎg),而信(???)才是原名,意思是財富,引用職稱作為名字的做法在拉瑪六世尚未推行姓名制度之前的泰國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