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中國之路自然資源人均占有率低、環境容量不容樂觀的藥店發展中大國。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藥由于我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持續上升期,對能源、發展資源的必由需求持續強勁增長。在能源供應緊張的中國之路同時,是藥店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這些情況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藥重要因素。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持續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發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必由有資料顯示,中國之路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藥店2006年,我國GDP能耗、-經濟藥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均未達標。由此可見,節能減排工作形勢嚴峻,任務不輕,節能減排是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本文認為,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而制藥企業需要多措并舉,“軟”“硬”兼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所提及的有關建議值得制藥企業考慮。
面對環境問題的巨大挑戰,以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越來越受到重視,循環經濟已然成為國際熱議的話題之一。對于制藥企業來說,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是上上之策。而如何更好地踏上這條道路,更為眾多制藥企業所關注。
協調發展
循環經濟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以資源多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
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是指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核心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則是指產品多次使用或修復、翻新或再制造后繼續使用,盡可能地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防止產品過早地成為廢棄物;“資源化”原則是指將廢棄物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既可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又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循環經濟要求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減量化;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并延伸到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醫藥企業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是做好資源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環。小循環——以資源為核心的生產上下工序之間的循環,以及各個工序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在本工業領域內的循環等。例如:用精制泛影酸過程中產生的廢碳粉吸附泛影酸碘廢水,可降低廢水中COD量,降低廢水的處理難度。中循環——各個生產車間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即下游產品的廢物返回上游工序,作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將一個生產車間產生的廢物、余能作為其他生產廠的原料和能源。例如:倍他米松發酵后的廢物可作為苗圃的肥料;還原反應產生的鐵泥可作為鋼鐵廠的原料。大循環——企業與社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例如:利用制藥過程中產生的廢碳粉生產可處理廢水的活性炭。
按照上述三個循環層次,醫藥工業可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環利用率、水循環利用率和固體廢棄物利用率等方面著手,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系統推進
醫藥生產是一個多工序、多環節,技術工藝高度集成的大生產過程。要實現節能減排,必須樹立持續、高效、循環發展的意識,把循環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來推進。
廢棄物利用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廢棄物的再資源化,重點解決醫藥生產中廢棄物升值利用與再資源化問題。例如:某原料藥廠生產中使用大量溶劑,造成廢水中含溶劑量多,廢水COD濃度高,難以處理。該廠通過安裝一套連續精餾塔,精餾高濃度廢水中的有機溶劑,既降低了廢水的COD濃度,又實現了回收套用,產生了經濟效益。
其他措施還包括:按照醫藥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的思路,探索廢碳粉、發酵廢顆粒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技術和途徑;細化對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堆放、處理、利用等各個環節的管理,細化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管理;建立醫藥生產能源及社會生活共享資源、互為排放物治理、互為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的區域生態工業圈,實現一定區域內物質循環以及消費后的廢棄產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會大循環。
加強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帶動能源調度和環保監管、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的現代化,建設節能和環境監控網絡,實現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贏。
加強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將原料管理、產品管理、能源調度、節能管理、環保監管以及各類廢棄物產生、利用等信息全部納入公司的信息管理體系。按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相關要求,對生產全過程的能耗、物耗、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統計和監控,確保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各項措施的有效實施。
加強人員培訓為適應企業實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規劃的需要,企業需制訂能源、環保、信息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各類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訓計劃:對企業領導層開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觀念上的培訓;對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開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方法論的培訓;對企業內各相關部門清潔生產審核員進行培訓。
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建議建立以主管領導為首的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實施辦公室,對全公司的資源、能源和廢棄物統一管理,對浪費資源、能源和污染超標的現象要嚴格懲處,及時糾正。
建議成立由企業內外專家組成的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專家咨詢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獻計獻策。
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對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和廢棄物利用有效的各類清潔生產方案,根據實施的效果給予獎勵,并及時進行推廣。
面對目前資源不斷減少和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必須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緩解資源和能源短缺的矛盾,減輕環境污染壓力。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是醫藥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有效途徑,是醫藥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手段。總之,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發展循環經濟是醫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