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市區餐飲業網點達到1.49萬處,青島餐飲特色街區達到10條,市年到2020年市區餐飲業網點達到2.2萬處,餐飲餐飲特色街區達到11條。網點萬處”記者從新公布的青島《青島市市區商業網點專業規劃(200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了解到,近年來,市年青島市商業網點建設有了快速發展,餐飲商業中心、網點萬處商業街、青島商品市場都具有一定規劃,市年購物環境不斷改善,餐飲初步搭建了臺東商圈、網點萬處東部商圈、青島李村商圈等區域性商貿中心的市年基本框架體系。但從總體布局來看,餐飲老城區商業網點密集,檔次比較低,新建社區網點配置相對不足。針對以上問題,市經貿委、市規劃局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論證、修編,在原《商業網點專業規劃(2003~2010年)》的基礎上,制定了新《規劃》,它有益于提升我市商貿流通業能級、優化布局結構。
培育兩大商業中心創服務業新高點
新《規劃》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突出發展重點,適度控制總量,積極推進商貿流通業現代化,完善與青島市經濟水平、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業態先進、功能完善的城市現代商業網點網絡和商品市場體系,《規劃》結合“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重點對市內七區范圍內的市級、區級商業中心(含現代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大中型商業零售網點,商業街,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含二手車市場),社區商業服務設施,餐飲網點和住宿網點等七大部分內容進行了規劃。
《規劃》中特別對商業集聚建設作了明確的規劃引導,重點圍繞香港中路、臺東、李村、德江路等幾處商業中心,以及市南區奧帆基地、市北區商務區、嶗山區啤酒城等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引進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在商業中心內加快大型專業店、品牌專賣店建設,提升商業中心的集聚程度和發展水平。力爭用2~3年的時間,在我市培育出1~2處能夠集中體現我市商業繁榮發展城市形象的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旅游、文化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商業中心,打造我市服務業發展新的制高點。
餐飲特色街2010年達到10條
餐飲業網點在全市商業網點規劃的框架下,按照總體分散布局、局部適當集中的原則進行布局。近期目標即到2010年市區餐飲業網點達到1.49萬處,總營業面積17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餐飲業營業面積達到0.45平方米;餐飲特色街區達到10條。遠期到2020年,市區餐飲業網點達到2.2萬處,總營業面積255萬平方米;餐飲特色街區達到11條;人均擁有餐飲業網點營業面積達到0.5平方米。根據城市功能布局和餐飲消費群體、消費層次、消費需求的不同,重點在市區發展特色餐飲街區、社區、樓宇、園區周邊和旅游休閑區餐飲網點。以市區人均擁有餐飲網點營業面積0.5平方米進行配置。其中,社區餐飲網點發展參照《典型城市居住區配套公共設施標準》中的《東部城市居住區、居住小區公共設施標準(試行)》(80年代后期)確定的每千人建筑面積200平方米(營業面積約140平方米)的兩倍,即人均0.3平方米進行配置。對已形成的餐飲街區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經營環境,增加停車車位。
《規劃》對餐飲板塊主要劃分為社區、商業區、旅游休閑區場所及園區配套餐飲網點進行規劃。在社區商業中的人均擁有餐飲業網點營業面積0.3平方米。按照1~1.5萬人集中配置1處社區商業中心,每千人擁有社區商業服務設施800~1000平方米;必須配置農貿市場、小超市、便利店、餐飲店、美容美發店等八種必備性業態;根據需求配置食雜店、維修店、書籍音像店、攝影店等10種選擇性業態,農貿市場、便利店、餐飲店三種業態需要優先重點配置;經營結構大致按照購物40%、餐飲30%、其它服務30%的比例進行配置。在社區中商業設施餐飲店,將設置在相對較為集中的區域,每個社區一般配置5~10處。營業面積80平方米以上,經營品種、價格和檔次與所在社區消費水平相適應,能提供訂餐、送餐以及早餐服務,營業時間10小時以上。社區、商業區、旅游休閑場所餐飲網點重點對其分布和發展進行規范引導,形成管理規范、環境整潔、分布合理、品類豐富的發展格局。園區配套餐飲網點,重點在市南區火車站、小港灣、四方沿海區域、李滄區新客站、流亭空港、前灣港、旅游中心區等人流集聚區域,以及高新區、商務樓宇、工業園區周邊區域,發展一批能夠為其提供經濟實惠、安全衛生餐飲服務的網點。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