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香檳美國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創作了其經典歌曲“這是女強個男人的世界(It's a Man's Man's Man's World)”,引來無數后人翻唱,瑪格但其中最為出名的恩里幾個版本卻是由雪兒(Cher)、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和席琳·迪翁(Celin Dion)三位女歌手演繹的香檳。可見,女強隨著時代的瑪格發展,男人早已不是恩里這個世界單一的主導者了。
如今,香檳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在各行各業中嶄露頭角,葡萄酒界當然也不例外。比如,瑪歌酒莊(Chateau Margaux)的掌門人科琳娜·門澤普洛斯(Corinne Mentzelopoulos)以及即將走馬上任的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女主席賽斯吉婭·羅斯柴爾德(Saskia de Rothschild),便充分說明了在葡萄酒這片廣闊的領域中,女性已然撐起了半邊天。而就在上個月底,法國奢侈品巨頭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以下簡稱LVMH集團)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庫克香檳(Champagne Krug)總裁瑪格蕾斯·恩里克斯(Margareth Henriquez)將在管理庫克的同時,承擔起其新角色,開始掌舵LVMH集團旗下的頂級酒莊。那么,這位新科“雙料”女掌門究竟是何方神圣?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1956年,瑪格蕾斯·恩里克斯出生于委內瑞拉的一個富裕家庭中,其父親掌管著當地一家酒類生產及銷售公司,并且經常會帶上一些葡萄酒或者烈酒回家享用。正是在如此的家庭背景下,恩里克斯從小便與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8歲那一年的圣誕晚宴上,小恩里克斯看著桌上的酩悅香檳(Champagne Moet&Chandon),頓生垂涎之感,于是她對父親說:“爸爸你知道嗎?歐洲的小朋友們都是可以喝葡萄酒的,看在今天圣誕節的份上,你也給我喝一口好嗎?”面對女兒殷切的眼神,試問有哪位父親忍心拒絕呢?于是,從那一天起,香檳細致的氣泡和脆爽的口感便深深烙在了小恩里克斯的心中,盡管在當時她還并不知道自己與香檳的緣分遠不止于此。事實上,小時候的恩里克斯生性內向,但在進入青少年時期后,由于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悉心鼓勵,她漸漸變得自信起來。可以說,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正是這種與父母之間的深刻羈絆,才讓恩里克斯的心中慢慢燃起了一種期望,那便是追隨父親的職業腳步進入酒類行業的熱忱。
于是,在從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畢業之后(專業是工程學),恩里克斯便徑直投身于葡萄酒與烈酒的世界中去。不過在當時,酒類行業還是個“男人的世界”,因此恩里克斯打拼得并不輕松。在經過數年的掙扎后,1991年,她終于實現了自己職業上的第一個突破,成為了美國施格蘭(Seagram’s)酒類公司的委內瑞拉區負責人。恩里克斯深知機會的來之不易,自然是對這份工作盡心盡力。1995年,為了提升自己作為領導者的各項能力,她還重返哈佛進修了一門高級管理課程(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me),這段寶貴的經歷也為她日后進階為一位成功的公司執行人員提供了不小的幫助。事實上,在為施格蘭工作期間,由于其扭虧轉盈的能力、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出色的決策力,恩里克斯就已經成功吸引了LVMH集團的注意,也為其日后進入這家奢侈品集團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對于恩里克斯來說可謂是夢想成真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她成為了阿根廷酩悅夏桐酒莊(Bodega Chandon)的總負責人。事實上,前一年1月份當她還在墨西哥為納貝斯克公司(Nabisco)工作時,她便成功地為這家公司扭轉了每年2,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86億元)的虧損。當時,時任LVHM集團負責人的菲利普·帕斯卡(Philippe Pascal)就已經聯系上了恩里克斯,希望她能夠掌管LVHM集團旗下的香檳品牌凱歌(Veuve Clicquot),不過當下恩里克斯便拒絕了這個邀約。同年10月,菲利普繼續向她拋出橄欖枝,邀請其管理LVHM集團在阿根廷推出的一個烈酒項目。這一次,恩里克斯接受了,并且在項目結束之后,還繼續受聘于LVMH集團,管理位于阿根廷的酩悅夏桐酒莊。
在阿根廷工作的這些年間,恩里克斯不僅重塑了酩悅的品牌形象,還帶領其迎合了不斷變化的市場趨向。日后的一次采訪中,她是這樣談論這段經歷的:“我認為我最大的貢獻就是更多地關注于競爭的影響性以及加速轉型的必要性,作為一個領導者,你需要站在行業變化的前沿。在我初來乍到時,酩悅夏桐酒莊其實就已經于市場中有一定分量了,而在這里工作的幾年內,我獲取了許多不可多得的釀酒知識與經歷,因為我知道,如果沒有這些知識,我是不可能完成任何企業變革性工作的。”
終于,在阿根廷為LVMH集團奮力工作數年之后,恩里克斯受到了集團執行總裁克里斯多夫·納瓦羅(Christophe Navarre,現已離任)的賞識,并被邀請成為庫克香檳的掌門人。據恩里克斯日后回憶,當時她的內心其實是抗拒的,因為在其看來,庫克香檳給人的品牌形象自傲且封閉,這與她所秉持的追求截然相悖。不過,恩里克斯的另一半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對恩里克斯說:“錯過這么難得的機會你今后一定會后悔的,我相信你可以帶領庫克做出改變。”最終恩里克斯被說服了,于是從2009年起,她便正式坐上了庫克香檳掌舵者的位置。
不過,恩里克斯在庫克香檳的第一年卻并不輕松。從外部因素講,當時的庫克正深陷虧損的沼澤中,2008年其銷售額同比下滑了35%,2009年更是下滑了40%。而從內部因素講,由于恩里克斯此前管理的都是大眾品牌,因此她對于如何經營奢侈品牌并沒有太多經驗。在LVMH集團的第一次考核中,恩里克斯僅僅獲得了“D”的評分,這讓她倍感挫敗。為了迅速扭轉局勢,恩里克斯在2010年前往倫敦(London)參加了一次關于奢侈品傳播的領導力培訓班,主講正是著名奢侈品牌迪奧(Dior)的主理人。在這次培訓中,恩里克斯受益匪淺,她意識到了自己此前所采用的經營策略并不適宜奢侈品牌的運作,并在這之后發憤圖強,努力學習關于奢侈品的方方面面。在塑造品牌的舉措上,恩里克斯決定重新建立起庫克香檳與其創始人——約瑟夫·庫克(Joseph Krug)之間的紐帶,回歸該品牌最初的理念。她不但聘請了一位歷史學家研究及編撰關于庫克的歷史故事,還組建了一支新的傳播團隊并在原有的策略上謀求創新,同時聘請一位奢侈品牌專家以理清如何向消費者們傳播庫克“不論哪個年份都要出產最高品質”的理念。而在市場方面,恩里克斯一直都關注于傳統市場,致力于把之前失去的顧客群給爭取回來。最終,在恩里克斯的不懈努力下,庫克香檳重回了世界上最頂級奢華的香檳行列。
圖片來源:www.krug.com
此外,在維系傳統的同時,恩里克斯還不斷謀求著創新。深知當今時代下信息透明度對吸引顧客的重要性,她提出了庫克身份證(Krug ID)的概念,并付諸實踐——每一瓶庫克陳年香檳(Champagne Krug Grande Cuvee)的瓶身上都被印上了一個六位數字,通過在庫克的官網或者APP輸入該數字,顧客可以知道關于這瓶酒的諸多信息,比如所采用基酒的年份和釀酒品種的比例,甚至是與音樂的搭配建議!
這便是瑪格蕾斯·恩里克斯,一位在葡萄酒的廣闊海面上乘風破浪的女強人。帶著對品牌與市場的獨特理解,她讓庫克香檳進入了更多顧客的視野。盡管這個品牌距今已經創建了150多年,但直到在恩里克斯的掌舵下,庫克才被傳達得如此清晰而堅定。相信今后LVMH酒業在她的帶領下,也會步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文/Ger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