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大潮君要給大家講一個溫暖的今天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黃曌[zhào]
是一名消防救援人員
他等了9年
今天終于等到了
他說
“只有你才能讓他/她活下去
這種感覺很奇妙”


今天,在醫(yī)院病房內(nèi),海寧伙終溫?zé)岬挠谠秆簭狞S曌的手臂里緩緩流出,通過一臺血液細胞分離機,整整逐漸“匯聚”成一袋造血干細胞。今天
4小時后,海寧伙終他成功捐獻的于愿21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也于當(dāng)天送往受捐者所在城市,為素未謀面的整整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只有你才能救對方,今天這種感覺很奇妙,海寧伙終和去火場救人的于愿感覺不一樣。”身著火焰藍的整整黃曌,在采集過程中不時禮貌微笑,今天回答大潮君的海寧伙終問題。
至此,于愿黃曌也成為嘉興消防救援隊伍第一例,嘉興市累計第71例,浙江省累計第76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從一名久經(jīng)火場的逆行英雄,到一名獻出“生命種子”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在火場外,黃曌完成了一場生命的接力。

今年33歲的黃曌是江西南昌人,2015年入伍,2016年分配到海寧市消防救援大隊,目前從事防火監(jiān)督檢查工作。
大學(xué)時期,黃曌幾乎每年參與獻血。2013年,第7次參與獻血時,黃曌義無反顧地填表、抽血、入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當(dāng)時沒想太多,如果能匹配成功,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不管從哪方面,我都想把那份‘愛’獻出去。”黃曌說。
加入骨髓庫,并不等于捐獻。要知道,目前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為幾萬至十幾萬分之一不等,每一位自愿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都將面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漫長等待期,黃曌也不例外。
2021年10月28日這一天,黃曌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了浙江省紅十字會骨髓庫的電話,對方說他多年前留下的入庫血樣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黃曌回憶道,“9年了,想到自己能有機會為一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挺激動。”
今年2月24日,黃曌入住醫(yī)院作捐獻前的準備。在這幾天里,他每天都需要注射動員劑,保障自身造血干細胞質(zhì)量。
“這次和以往去火場救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火場救人是你知道對方有危險,把對方救出來,而且別的消防隊員也能救他,但是這一次,只有我才能讓對方有活下去的希望,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在連續(xù)5天打了9針動員劑之后,2月28日早上8點,黃曌終于迎來采集的重要時刻。
“雖然不知道對方是誰,但是希望受捐者可以重獲新生,將來有一天也能回報社會。”黃曌表示,他只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別人。

大潮君了解到,今年是黃曌在海寧消防救援大隊工作的第六年。在同事眼中,黃曌是一個認真主動、有擔(dān)當(dāng)?shù)年柟庑』铩?/p>
黃曌很熱愛這份工作。時間回到2016年11月18日,那是黃曌到消防大隊上班的第一天,僅僅4天后,海寧某廠房發(fā)生了一場大火,黃曌和戰(zhàn)友們義無反顧地沖進了火場,這一救,就是十個小時。晚上十二點多收拾好器材剛剛睡下沒多久,一陣急促的警鈴又把他從床上叫了起來,這一次,是高速公路車禍的強險救援,等黃曌回到單位,已是凌晨四點多,由于要趕著早上六點的火車回家,黃曌便沒有再睡下了......說到這里,黃曌的臉上露出一絲歉意,因為這天是他和老婆結(jié)婚的日子,一路上黃曌都不敢休息,也沒敢把這個事情告訴家人。
這些年,黃曌經(jīng)歷過幾百次的消防救援。“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熱血青年,今天我意識到熱血的另一層含義,是可以重獲新生。”
海寧市紅十字會提供了一個數(shù)據(jù):截至目前,海寧共有1300多位登記入庫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自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包括黃曌在內(nèi),海寧已有9位登記注冊的志愿者實現(xiàn)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心愿,重燃他人生命之火。
大潮君從市消防大隊了解到,近年來海寧消防每年都會組織開展獻血活動。“每次獻血活動,消防員們都踴躍參加,熱情幫助有需要的人。”市消防救援大隊相關(guān)負責(zé)人說,有不少消防員都自愿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說起造血干細胞
很多人可能對它不是很了解
其實,它被稱為“生命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