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前公布發行量的原創也《庚子年》為何也不堅挺?
小刀馬
歷時三天的《庚子年》銷售工作已經結束,估計全國每一個網點都不會有零售票了,提前售罄是公布庚年必須的。在中國郵政網上營業廳還有方聯和套票銷售,發行小本票已經售罄。為何在加了10元運費之后,堅挺人們的原創也熱情就不行了。畢竟市場上最便宜的提前套票價格也不過3元附近,方聯15。公布庚年按照網廳可以買一套方聯,發行一套套票的為何價格是9.6+2.4,計12元,堅挺再加上10元運費就是原創也22元。而一套方聯加一套套票在市場上的提前價格是18左右。而且市場上的公布庚年方聯還是帶直角邊的,網廳一般銷售的都是裸方聯,里外里又差了些許。用戶自然知道如何選擇了。
由于一些地方的零售并沒有方聯,而是全部破成2聯,不知道各級地方郵政是出于什么目標考量,把零售票全部破成2聯?更令人不齒的是,對于預訂戶而言,預訂的票也不過是撕成一枚枚的方聯,連八連都不給留,破版更是甭想,要知道生肖的郵票版票設計,《庚子年》的字都是設計在中間的,也就是說,任何的方聯都難以保全《庚子年》三個完整的字,也只有八連才可以保留。但是不知道為何,郵政就非要破成方聯,不給訂戶這個機會,難道是為了大版票的銷售?
由于大部分都被撕成了方聯,因此我們也可以以方聯的價格為參照了。目前市場上方聯的價格已經跌到15了,求購價為14.5。要知道1月5日首日開貼銷售最高價是32元一個方聯。短短三天時間,價格已經跌落一半。雖然還沒有破發,但漲幅很有限。而這還是在公布了具體發行量之后的市場表現,比以往縮量很大的《庚子年》市場表現還是差強人意,說明市場并不看好未來走勢。
中國郵政在2020年將推行多項新政,其中之一就是提前公布新郵的發行量,但即使如此,市場的表現還是不給力,說明了什么?我們觀察,主要有幾方面的趨勢值得留意:
其一是市場缺乏信心。雖然中國郵政提前公布了發行量,確實也縮量了。零售量也不高,不過,集郵用戶和訂戶對于后市還是缺乏信心,當有利潤可博的時候,落袋為安成為一種常態。拋售的尤其是以小額、多頻為主,說明都是小戶,甚至散戶在出手。而此前幾年市場的變遷,也讓這部分用戶已經寒心了,因此才會義無反顧地出逃。而市場一直沒有承壓,也說明對于后市并不看好,即使現在4500萬的發行量,在幾乎沒有消耗的前提下,或許也只能繼續下探尋求支撐了。
其二是吃一塹長一智的心理在作祟。曾幾何時,廣大郵友是越跌越買,但市場給出的反饋是越買越跌,根本看不到底。打折、破發是常態,很多人最終含恨而去,再也不進入這個市場了。即使一些數十年的老訂戶也是不斷地減量,把自己的訂量不斷壓縮、再壓縮,他們是真寒心了。郵政發行量那么高,那么我不要了還不行嗎?近幾年的市場表現也佐證了這一點,有利潤就出手的時候,或許就是賣在了最高點。如果有一些訂戶是以折扣價預訂的話,更愿意在第一時間選擇“出逃”了,這也是賣盤不斷涌現的原因之一。而且以折扣價預訂的賣盤是攪亂市場的最直接的罪魁禍首之一。
其三是市場信心修復積重難返。果斷出手不僅是因為沒有信心,還有整個市場的蕭條注定了沒有可以“炒作”的空間,有人說集郵本身就是一個集藏的過程,是一種文化的傳遞。但是如果出于后者的考量,那么現在的發行量再降九成還差不多。而如果是集藏的過程,有集有藏,自然希望有一個保值、增值的過程,如果一直是虧損,接連虧損,自然有人就不會再去追逐。而且,當市場有微博的利潤出現的時候,趕緊出手,賣出才是首選。
其四是哀,莫過于心死。跟風盤的不斷出現,尤其是沒有承接盤的時候,只有散戶在接盤,那么只能是小打小鬧,并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人買,就只能不斷地落價才能得到支持,這也是為何《庚子年》方聯不斷下滑的原因所在。套票的價格也不過略高于面值而已。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在市場前期的“活躍”散戶出貨之后,價格或許會有反彈,只是面對這么大的發行量,即使有承接盤,又能夠買多少?以及賣給誰?沒有相應的產品支撐,又能喚起多大的市場機會?甚至在節前需求相對旺盛的時候,都難以起色的話,未來的空間又在哪里?這樣的發行量提前公布都難以喚醒市場的熱情。只能說明,之前虧欠的太多,已經讓人難以再激發熱情。
當然,只要心中仍滿懷希望,任何事都有轉好的一天。否極泰來的一天或許也會來到,只是你能不能等到,以及是不是有信心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