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雪松
“‘十二五’時期,國企改革國有企業隨著改革的提速進一步深化,數量定會減少,向股減少多少沒有明確的權多目標,但不會根本改變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元化發揮。”近日,邁進國資專家、國企改革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企業發展專家委員金思宇教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提速表示。金思宇認為,向股伴隨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權多壟斷行業將逐步打破界限,元化讓非公經濟進入競爭性行業。邁進
金思宇表示,國企改革“未來5年至10年,提速國有企業改革將朝著股權多元化的向股方向不斷邁進,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將呈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國有企業的比例雖有所下降,但整體經濟實力、支撐和帶動作用將得到增強。”
做優做強做大 國企改革提速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相繼出臺了發展規劃,國企改革何去何從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到2010年底,中央企業重組為80—100家的目標未能如期完成,加上國資委主要領導換帥,引發很多猜測,給外界留下央企重組放慢的印象。對此,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若縱向比較來看,央企重組推進速度其實并不慢。事實上,這些年央企改革重組總體呈加速趨勢。也有人士分析認為,國資委換帥后,央企重組思路有所變化。
據媒體不久前報道,新任國資委主任王勇上任以來啟動了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研究,國資委陸續派出200多名干部到央企摸底調研。該調研活動預計將持續半年左右的時間,國資委的目的是通過這次調研進一步摸清央企資產和管理情況,為下一步改革重組打好基礎。
金思宇認為,“國資委換帥以來,央企重組不再片面地強調量化目標的實現,而是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成為新的戰略目標。”
與最近個別媒體認為國資委正“定調央企重組,醞釀改革新思路”不同,金思宇認為,前述調研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工作,并非顛覆性的刻意求新。因為“十二五”時期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的總體思路年初已經確定,這個大方向不會輕易改變。
不過,金思宇同時表示,“下一步央企改革重組如何推進,國資委可能根據調研綜合考慮改革的路徑,也不排除進行適當的調整。”
國企數量會減少 股權將多元化
當前,盡管中央企業重組步伐有所放緩,但地方國企在這方面卻并沒有懈怠。以西藏為例,最近幾個月,在西藏自治區國資委的強力推動下,西藏國際旅游集團、西藏藏藥產業集團和西藏商貿集團相繼成立,其中不乏民營資本進入的身影。
作為多年在中央企業工委和國資委工作,且長期研究國有企業的專家,金思宇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西藏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是西藏實施“集團化工程”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根據西藏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國企改革任務要全面完成,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形成10個較大產業集團。
金思宇認為,由于目前我國國企改革任務遠遠沒有完成,國資監管遠遠沒有到位,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遠遠沒有解決,必須下大力氣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加強并完善國資監管。
“‘十二五’時期,國有資本將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企業數量定會減少,減少多少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不會根本改變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金思宇認為,伴隨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壟斷行業將逐步打破界限,電信、民航、石油等行業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鐵路、電力體制改革也將加快。這意味著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民間資本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金思宇表示,目前由國資委監管的央企總的數量仍然太多,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差距太大,管理成本很高,一些央企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加快整合重組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