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到每一個人,北師目前的大教中國人,每人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隨著最近基尼系數和中國財富分化話題的授國漸熱,這個問題被正式提了出來。城鎮財富
因為人在旅途中,居民因此很抱歉我不能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人均文中所引述的約萬元數據可能不盡精確,只能給出粗略的北師思路和數量級上不至于誤差的估測。
對中國居民而言,大教其擁有的授國財富大致可分為土地、不動產、城鎮財富動產等幾類,居民此外,人均可能還有其他的約萬元一些零星財富,例如汽車、北師藏品、家居耐用消費品、私企財產等。
就土地而言,目前中國基本耕地為18億畝,城市居民住宅占地大約80億平方米。如果忽略國有農墾系統等擁有的耕地,并假定每畝耕地每年產出的凈收益為1000元,按50倍的資本化率估算,18億畝耕地價值約90萬億元。假定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在租用期滿之后,可無償永續租用,按照每平方米2500元計算(接近于目前70個大中城市土地出讓的均價),大致價值為20萬億元。
就房產而言,目前城鎮居民的住宅總面積大約150億平方米,農民宅基地上的住宅大約180億平方米。坦率說這些房子都不值錢,值錢的是其下的土地。按照每平方米4000元計(目前7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新房均價約4700元/平方米),這些住宅價值60萬億元。農民的住宅多為結構和品質都簡陋的磚混結構,按每平方米1200元的樂觀估計,值約20萬億元。
就金融資產而言,目前中國居民的銀行儲蓄約在28萬-30萬億元之間,再把國債考慮進來也就算30萬億元。股票流通股市值雖高,但估計資金存量也就七八萬億,此外,基金信托類產品約有兩三萬億,兩項相加大約10萬億。粗略估計中國居民金融資產大約40萬億,其中大約70%屬城鎮居民,其余30%屬農村居民。
就私家車而言,直觀感覺大約1.3億-1.5億輛,就算每輛10萬元計,私家車值約15萬億,其中90%在城市,10%在農村。至于黃金(1219.60,1.90,0.16%)制品、古玩藏品、家居耐用消費品,估計價值為20萬億元,基本在城鎮居民手中。
另外,目前私營企業也是居民持有的財產,盡管持有者是私營企業主。目前銀行體系貸款余額大約40萬億,估計其中約1/3貸款給私營企業,再考慮私營企業的平均負債率,估計私營企業的凈資產大約在10萬億元,其中8萬億在城鎮。
這樣匡算下來,中國居民擁有總財富約為275萬億,其中城鎮約150萬億,農村約為125萬億,但由于其中土地等所有權屬性尚不夠明確,因此以確權的財產觀察,城鎮居民擁有約125萬億,農村居民擁有35萬億。分別平均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頭上,我的估算結果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擁有財富量約為23萬元,其中確權財富約為人均2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擁有財富約為17.5萬元,其中確權財富約為人均5萬元??紤]到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約為1.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約為5000元,計算后的結果是,現在城鎮居民的財富約相當于積攢了12年的收入,而在農村則相當于積攢了10年的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國居民從無產到有產的緩慢變遷,畢竟,在1990、2000、2005和2010年,中國居民的儲蓄,大約分別相當于6個月、10個月、12個月、15個月的工資。由此可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居民持有的財富總量不容小覷。
盡管這275萬億的總量看起來不小,但是和現在的13.5億人相比,再考慮財富的貧富差——在農村和都市之間的不均衡分配,中國居民所擁有的財富仍然不足以讓其擺脫對未來,尤其對自身衰邁和撫養贍養子女父母的巨大憂慮。對大多數中國城鎮居民而言,不敢生病,難供子女、憂慮失業的不安情緒仍存,對農村居民而言,情況似乎更糟糕。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既非赤貧也非富足的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矛盾最突出和突發的復雜階段,這個階段可能要延續約十年。(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