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醫院管理中,院長大家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
“正確的日記廢話說得振振有詞”
“雞湯的口號喊得震天響”
“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標語貼的到處都是,但是把口標準結果呢?依舊是復雜的就醫流程,漫長的號轉化候診時間,面無表情的可執醫務人員。
說的院長和做的完全是兩回事,這是日記典型的管理無能,典型的把口標準官僚主義,典型的號轉化甲方心態和行為。
哪怕你像某些段子里講的可執改革開放初期的東北餐廳呢,人家是院長提出了具體的服務標準的,“不許毆打顧客”是日記貼在餐廳的墻上的,你可以覺得這標準有些低,把口標準有些扯,號轉化但是可執人家寫的很具體呀,要求很明確啊,也是想要讓來就餐的客戶安心啊。
提要求不要緊,喊口號不要緊,你得喊的具體,喊的明確,喊的形象,喊的朗朗上口,喊的深入人心。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北京十一學校曾經想研發一個產品,就是老師怎么利用黑板。
如果按照一般的想法,那基本上就是第一,書寫字跡要工整。第二,寫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寫的太少,再多的要求你也提不出來了。
這兩點要求簡單嗎?很簡單。
明確嗎?貌似很明確。
但是,執行起來容易嗎?
如果你真的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其實這都是正確的廢話,無法很好的評價和衡量,也沒有具體執行的標準。
啥叫字跡工整?
啥叫字數不多也不少?
多少算多?多少算少?
我們來看一下學校最后研發出來的這個產品,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口號,只有這么非常簡單的幾條:
1. 檢查板書字號大小,確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學生能看得清楚;
2. 利用上半部分,只有確定后排的學生不會被前排的同學擋住時,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 列出上課計劃,將要討論的問題寫在黑板上,這樣,你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時,學生仍然能夠看到問題;
4. 在黑板上寫字,背對著學生時,不要再講課;
5. 盡量在課前在黑板上寫好板書的內容,以使學生對將要上課的內容綱要有個大致了解;
6. 將學生的話寫在黑板上;
7. 讓學生有機會在黑板上寫字;
8. 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學生所說或所寫的觀點之前,應進一步強調這些觀點的價值。
看了上面的這幾條,你不僅知道了如何利用黑板,你甚至領悟到了太多如何當一個老師的心法。
這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可操作,可執行的標準,雖然沒有各種震天響的口號,但是它每一條都是在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再給大家看一下一個餐廳對其服務員提出的要求:我們的“十個一點”
嘴巴甜一點:
甜美的話語是推銷商品、做好服務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
微笑露一點:
笑容可掬可以舒解壓力,用明亮的眼睛表達真誠善意, 給人以安慰和鼓舞。
膽量大一點:
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果敢沉穩地處理各種問題。
脾氣小一點:
服務切忌浮躁,暴跳如雷于事無補,豁然大度才能賓至如歸。
動作快一點:
對顧客的需求反應敏捷,手腳麻利,節省顧客時間是不降價的讓利優惠。
效率高一點:
效率決定效益,效率高則物耗低、成本降、商機多、回報高。
腦筋活一點:
條條大路通羅馬,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化繁為簡,化險為夷,靈機一動達成雙贏。
說話輕一點:
如春風拂面,似柳葉飄揚,猶細雨濕衣,象閑花落地,自然多幾分親近。
做事多一點:
在紛亂繁多的工作中,別把功夫放在耍嘴皮子上,多干點活累不壞,老板心里有數。
理由少一點:
遇到問題別強調客觀,別做多余的解釋,腳下的路才是最踏實的。
大家覺得這個“十個一點”怎么樣?
其實,還是有些“口號”和“雞湯”,執行和考核起來還是有難度,如果能過把這“十個一點”當中的每一個點都按照北京十一學校板書的標準提出具體要求,相信就會更容易理解、執行和衡量了。
我們需要朗朗上口的“口號”,
我們也需要感人的“雞湯”,
但是,我們更需要具體的,可執行的,可衡量的標準。
來源:段濤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