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和政策雙風口驅動下,母嬰母嬰母嬰電商高燒不退。電商以價格戰吸引流量、應重開社區增強用戶黏性、輕電加碼跨境購物擴展商品品類成為垂直類母嬰電商發力突圍的母嬰母嬰三劑良藥。在蜜芽CFO孫偉看來,電商所有母嬰電商都希望用上述方式高筑企業競爭的應重護城河,但事實上,輕電母嬰電商的母嬰母嬰未來在于母嬰而非電商。
深耕細分市場
越熱的電商市場越需要參與者的冷靜思考與判斷。相關數據顯示,應重截至去年11月,輕電母嬰行業共完成投融資項目34個,母嬰母嬰融資金額超70億元。電商與此同時,應重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母嬰消費市場熱度持續高漲。孫偉表示,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對于整個母嬰行業都是利好消息,整體拉高了行業的天花板,未來5-10年之間行業將會有飛速增長。
不過,當前的事實是70%線上的母嬰消費市場還把控在阿里系、京東等平臺型電商手中,以蜜芽為代表的垂直類母嬰電商起步較晚,占比不大。孫偉認為,占比小、整體市場空間上升意味著垂直母嬰電商模式的發展潛力空間巨大。“大平臺覆蓋的廣譜人群,在大平臺下必然有一部分垂直用戶的需求沒有被關注到,而且大平臺也沒有動力額外付出去深挖某一個垂直人群的需求。覆蓋廣譜人群的平臺型電商品類擴張越快、覆蓋人群越廣,越能夠很好地教育消費者,留給垂直電商做人群縱深的空間越大。”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蜜芽2014年3月官網正式上線,平臺至今已獲得包括天使輪在內的5輪融資,最近一輪D輪融資由百度領投,紅衫資本、H capital等現有股東及數家美國私募基金跟投,金額為1.5億美元。孫偉介紹,平臺自上線至今增速迅猛。去年,蜜芽全年整體交易規模是2014年的7倍以上。預計今年還將保持3-4倍的增速發展。
緊跟用戶需求
大量資本的涌入讓母嬰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垂直母嬰電商作為行業新進者紛紛希望通過利用自身優勢構建行業競爭的護城河。在孫偉看來,截至目前母嬰垂直電商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以供應鏈見長的“懂”貨的母嬰電商,他們布局較早,在貨品選擇、銷售上更具優勢;二是以流量見長的企業,這種企業平臺的流量很多,可以將用戶流量轉變為購買力;三是幫助用戶做產品發現的企業,哪些商品值得買,哪些商品更具有價值。
不過,孫偉表示,上述模式的“護城河”都是短期行為,作為垂直人群的電商企業來說,中長期的“護城河”在于緊跟用戶需求,構建線上滿足消費者商品需求、線下滿足消費者服務需求的垂直人群的全生態覆蓋模式。“上述幾種模式都有一定局限性。供應鏈優勢長期來看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以中長期時間維度來看,企業采購規模越大,企業與上端品牌的議價能力就越強、企業消費量越大,下端做倉儲的余地也就越大;在用戶入口日趨分散的無線互聯網時代,先期擁有部分流量入口公司的優勢被日漸削弱;在信息流日趨扁平和通暢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幫助用戶做產品發現的電商企業則將會日益趨同,失去競爭優勢。”
未來超越電商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蜜芽未來將把模式延伸到線下。在孫偉看來,母嬰用戶天然就有對于線下嬰童服務的需求。尚未做媽媽的用戶通過電商平臺可以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但已經變為媽媽的用戶,尤其是當孩子成長至2-3歲時,該類用戶必然面對周末出游、早教、娛樂等活動。當前,蜜芽已經通過先期的供應鏈優勢,將線上的商品交易做到垂直母嬰領域第一的規模,并且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從今年開始,蜜芽將滿足用戶需求的戰場轉移至線下,加大線下的投入。
據孫偉介紹,蜜芽在線下已經有過三亞實體店、與教育機構紅黃藍合作等嘗試,今年,蜜芽將繼續切入線下,為其核心母嬰用戶提供線下服務,在早教、游樂場等剛需高頻的服務上,蜜芽或許不再借助第三方機構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未來蜜芽有可能做品牌輸出,包括品牌IP化等,“蜜芽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母嬰電商,蜜芽希望圍繞著母、嬰兩大群體做出中國最大的嬰童公司,而不會止步于一家線上的垂直電商企業”。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