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金鋪中學,科普學中鋪金。緣位院士”這是次走村學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2014年首次走訪英山縣金鋪中學時留下的題字。10月21日,訪同2023東湖論壇舉行科普教育發展前沿論壇,所湖金鋪中學黨支部副書記陳榮軍,北鄉分享了黃旭華和張金麟、科普朱英富3位院士,緣位院士幾年來先后5次走訪這所鄉村學校,次走村學開展科普教育的訪同故事。
陳榮軍展示院士們的所湖題字
“當時只覺得黃老的題字在語言上很巧妙,后來我們才感悟到,北鄉他是科普寄語我們‘要在科學教育中為孩子們鋪就金光大道’。”陳榮軍介紹,緣位院士三位院士在學校留下的次走村學多幅題字都有一個共同主題:科教興國。他們不顧路途遙遠、年事已高,5次來到金鋪中學,就是為了點燃鄉村學生的科學夢、強國夢。
陳榮軍回憶,“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在校園開展科普活動時,學生們非常踴躍,活動結束后院士身邊圍滿了要簽名的學生。“當時有一個學生沒有趕上,得知院士已經離開了,硬是追了幾里路,最后真的追上了院士,拿到了親筆簽名。”
10月20日,英雄航天員王亞平在東湖論壇現場為金鋪中學學生簽名留念
“學生崇拜院士,院士們也把學生放在心上。”陳榮軍說,今年1月,張金麟院士離世,家屬按照他的遺愿,捐出院士生前的200萬元積蓄和所有的證書、手稿等400多件珍貴的遺贈,用于湖北省核學會和金鋪中學的科普教育。陳榮軍在張金麟院士的辦公室幫忙整理遺物時,在院士的文件柜中發現了一條紅領巾和一封信。“這是2020年我帶著學生來到張金麟院士辦公室,學生送給院士的,他當時激動地說‘這是最好的禮物’。”陳榮軍說,這條紅領巾目前保存在學校的張金麟院士陳列館中。
正是那次武漢科普之旅,陳榮軍和學生們第一次走進科技館。在武漢科學技術館,學生們大受震撼,久久不愿離開。陳榮軍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在學校也建一個科技館,讓鄉村孩子也能感受科學的魅力。
別說是金鋪中學,當時整個英山縣都沒有科技館,老師們在閑置教室內艱難起步。校友們陸續捐款捐物,張金麟院士捐贈了大型艦船模型,朱英富院士捐贈了遼寧艦模型。2021年,學校在英山縣教育局支持下投入近200萬元,將原有的簡陋科技教室擴建成了一座380平方米的校園科技館。
學生在金鋪中學校園科技館
陳榮軍介紹,該校科普教育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留得住、用得好、傳得下”的工作思路。今年,曾參與第一次“走出去”,訪問黃旭華院士辦公室的一名同學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成為黃旭華院士的“小校友”;當時去武漢大學研學參觀的一名學生,今年也如愿考上了武漢大學。科普教育埋下的幼苗,正在茁壯成長。
科普教育發展前沿論壇圓桌對話環節
首屆東湖論壇的主題是“厚植科普沃土 放飛科學夢想”,三位院士和金鋪中學的故事正是這一主題的生動體現。在10月21日進行的科普教育發展前沿論壇上,多名專家學者、科普工作者共同探討如何做好“雙減”背景下的科學教育“加法”。專家們普遍認為,目前我國科學教育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育理念不新、校內外融合不夠等短板,但隨著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我國科學教育必將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