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經歷年初較強勁的大宗一波上漲,上行壓力逐漸加大,商品輸入2月中旬步入高位回調期,高位而日本突發災難更是回落緩解令市場恐慌情緒彌漫,導致近日大宗商品跳水。性通專家認為,脹壓大宗商品的力或高位回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輸入性通脹的大宗壓力。
全球商品進入回調期
近期,商品輸入國際原油自高位回落,高位紐約黃金、回落緩解倫銅等龍頭商品均現跌勢。性通據記者統計,脹壓自日本地震發生后,力或短短三個交易日紐約原油下跌5.4%,大宗國際黃金下跌1.37%,日膠下跌15.95%,美黃豆、美小麥、美玉米下跌均超6%。
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宙雷表示,“由于日本發生罕見大地震,并由此產生核泄漏危機,市場擔憂原本脆弱的全球經濟將受到較大打擊,這成為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首要因素。”
業內專家多認為,實際上在日本地震之前,大宗商品已經整體進入了回調階段,地震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在短期內加劇商品跌勢。
李宙雷分析稱,此前連續大漲的倫銅,投機泡沫較為濃厚,盡管目前處于銅的傳統消費旺季,但是連續上漲透支的基本面導致其成為發生恐慌時資金拋售的首選。棉花、豆類等農產品價格的下調也是回歸基本面的表現。另外,在自身基本面疲軟的情況下,化工品的走勢顯得更加疲軟。
展望未來,專家認為,短期內商品調整仍將持續,但隨著需求的恢復,或將出現新一輪反彈;不過因缺乏題材炒作,商品很難出現極端大漲,可能維持震蕩格局。
“近期由于市場預期有大量日元回流本土支持災后重建,日元表現得非常堅挺。但是鑒于日本經濟的復蘇前景,日元后市貶值的可能性較大,這將導致美元被動升值,從而對全球大宗商品也有一定的打壓作用。”永安期貨分析師鄭若金表示。
輸入性通脹壓力或緩解
大宗商品的高位回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分析人士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導致國內原材料價格下降,進而促使終端消費品價格的下跌,進而緩解國內的通脹壓力。”
國內通脹壓力若得以緩解,將穩定投資者對政策的預期,從而提振股市信心。時富金融商品研究經理邵濤認為,一旦通脹壓力減小,市場對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以及再加息的預期將會降低,央行控制信貸的嚴格程度或將一定程度得到緩和。這對股市也是利好,因為國內貨幣流動性的收緊程度會有所降低。
招商證券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為實現抗通脹目標,貨幣政策趨緊;一旦通脹壓力有所緩解,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或將削弱,這將刺激部分資金流入股市,對股市有所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