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雷明娟 實習記者 李夢菲
11月23日上午10點,位后在昭陽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的醫生病房里,彌漫著濃濃的個暖酒精味,前來就診的位后患者把診療室擠得滿滿的。一群身穿白大褂的醫生青年醫生來回忙碌著,他們在為病人推拿、個暖針灸、位后拔罐、醫生牽引、個暖艾灸……他們技術嫻熟,位后動作麻利,醫生不時的個暖詢問這些叔叔阿姨們的感覺和需求。
其中一位高個子的位后男醫生尤為顯眼,此時他正彎著腰,醫生給一位老人施針,個暖“捻”“轉”“提”“插”,一根根銀針在他手里“來去自如”。
“不同年齡體質對針灸推拿力接受程度不同,在針灸推拿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力度,從而達到適中、正好的治療效果。”
這名高個子醫生叫謝立嘉,是昭陽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的一名醫生。
謝立嘉2009年畢業于云南中醫學院,畢業后的前4年在大關縣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工作, 2012年至今在昭陽區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
“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診療30多個患者,多數情況平均每天接診20個是常態,針推科的醫生和其他醫生不同,針推科醫生從診斷、針灸、推拿、還有拔罐,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總之就是忙碌、精細、準確,甚至有些瑣碎。”對于謝立嘉來說,病人大過天。無論是治療30分鐘的患者,還是需要治療2個小時的重度患者,必須治療完畢,才可以吃飯休息,所以,他們科室的午餐,沒有固定時間。
“老人家,感覺怎么樣,好些了么?”謝立嘉一邊查看老人剛拍的腰椎CT片子,一邊詢問老人的病情。確診后謝立嘉開始給老人推拿,推拿的間隙,謝立嘉和老人拉起了家常…….
由于不能開窗,加上診室開著空調,30分鐘下來,謝立嘉額頭上早已乏著光,頭上一陣冒汗。
“針灸、推拿師需要花費很大的體力,冬天還好,夏天就更熱了,所以每次推拿完都滿身是汗。”由于長期用力,謝立嘉的手有些粗糙,手掌關節變形,關節突出,手掌也無法合攏。
謝立嘉介紹,由于針灸推拿科就診的老年人居多,診療周期長,每次診療從30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在這個過程中,他會與老人拉家常,多溝通交流,以便了解其病情變化及進展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法。
“金杯銀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我認為患者之所以能夠充分接受、信任我們,是因為我們一直對患者有著火熱之心、善待之情,讓他們從內心深入感覺到一種體貼入微的溫暖。”
“由于謝醫生醫技好、態度好,有耐心,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越來越多的患者與他成為了朋友,非要謝醫生扎針、推拿。”謝立嘉的同事龔云瓊告訴記者。
“針灸推拿不僅是我的職業,更像是一門藝術,要想練就一個好身手,必須得下苦功夫”。近10年來的針灸推拿經歷使謝立嘉醫技不斷精進,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面癱、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疾病等常見病多發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得到患者的信任及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