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區”做好“大文章” 未來之城擦亮幸福底色
發布時間:2023-08-15 13:43:42 作者:封面新聞 瀏覽量:889
華西社區報記者 董峰
2020年5月6日,小社區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做好之城3年來,大底色從“白紙作畫”到“平地立城”,文章成都“未來之城”雛形顯現。擦亮3年來,幸福東部新區堅持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為牽引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小社區“推進器”,立足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做好之城公園城市示范區工作大局,緊扣唱響“雙城記”、大底色打造“都市圈”、文章建設“示范區”、擦亮辦好大運會、幸福提質“幸福城”5件大事,小社區持續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做好之城轄區群眾在參與新區建設的大底色同時,獲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東部新區正在不斷擦亮幸福底色。
蝶變
農遷社區探索發展治理新模式
蘆葭鎮葭新社區是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首批建成和投入使用的農遷安置小區,社區占地面積約450畝。隨著2018年拆遷群眾的陸續搬遷入住,大家從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許多群眾不太適應。“剛開始,社區沒有服務配套、文化活動、就業幫扶、養老設施、兒童場所、黨群場所、鄉愁記憶、矛盾化解、群宴場所、文體設施,一度被稱為十無社區。”葭新社區黨總支書記鐘建軍說。
為提升農遷社區治理水平,葭新社區推出了“一中心四轉變四基地五態提升”的“145”治理模式,為空港新城農遷社區治理找到一種新模式。其中,葭新社區按照成都市級標準進行親民化提升改造,17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實現零辦公用房,整個三層空間嚴格落實動靜分區,形成了集文化、體育、養老、生活等于一體的服務一站式供給模式,解決了社區居民活動無場所的問題。
在小區治理中,葭新社區充分融入傳承孝道文化、植入核心價值觀、建立“三個一”理事會、壯大社區自組織的“四個轉變”工作模式,采取網格化方式,推行“三辦三要四考四訪”服務機制,實現社區治理精準化、精細化、高效化,讓拆遷群眾真切感受到社區的溫度。葭新社區以“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為主題,在社區周邊租用、整理7.5畝土地新建“吾家農場”,免費為500戶入住的拆遷居民提供“自留地”,幫助居民重溫田園農耕文化,強化鄉愁記憶,也為入住居民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增進了鄰里互動交流,為構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探索出一條農遷社區治理新模式。
如今的葭新社區,環境優美、鄰里關系和睦,獲得成都市“雙百佳”社區、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優秀社區、成都市“書香社區”、學習型社區稱號,“吾家農場”項目入選成都市小區治理優秀案例、“小手攜大手”項目獲得2022年成都社區生活服務“好項目”。
葭新社區的蝶變,正是東部新區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社區發展治理的縮影。2022年,東部新區開展“101微更新”專項行動,提升改造居民生活環境,布局建設室外健身設施、微景觀、打造市民家門口的“社區運動角”“小花園”101個;完成15個示范社區、6個示范小區的建設任務;開展綜合網格細化優化專項行動,優化綜合網格391個……如今,東部新區基層治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多元參與、共治共建基層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現代
“藍綢帶”引領未來公園社區建設
以空乘人員脖頸上的藍色綢帶命名的東部新區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是成都首批25個未來公園社區之一。該社區緊鄰成都體育學院及奧體公園,依托體育場館資源及校園經濟為社區帶來獨具魅力的體育人文體驗,依托良好生態本底,實現生態價值轉化,規劃面積2.69平方公里。結合社區的資源特質,精準聚焦主要服務人群為航空人才及體院師生,提出社區定位為“體育人文新社區,全時共享藍綢帶”。
據悉,該片區因地制宜,依托三岔湖及匯流公園形成的良好生態本底,將匯流公園生態底色無界滲透進社區空間,營造相互滲透、可觀可感的生態綠境,同時,充分發揮體育場館資源及校園經濟的優勢,打造全民共享的“體育+”“人文藝術+”空間。此外,社區聚焦航空人才及體院師生的需求,布局全域覆蓋的鄰里生活服務,營造高品質生活社區,回應市民對幸福美好生活新向往。
“相較于傳統社區建設,未來公園社區強調片區綜合開發的理念,推行規、建、管、運、治一體實施,從建設初期,社治力量提前介入、深度參與,推動物理空間變為精神家園。”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的建設,拉開了東部新區推進未來公園社區建設的序幕。4月17日,成都市正式啟動第二批50個未來公園社區項目建設。其中,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三岔TOD未來公園社區等4個點位,規劃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
暢想新篇章
做實服務基層“最后一米”
未來,東部新區將整合村(社區)“兩委”、網格員、公益崗位等隊伍,構建職業化、專業化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培育村居民小組長、小區黨組織書記等社區工作骨干力量,孵化社區企業、社會組織、自組織等專業社區治理團隊。同時定期發布《東部新區投資機會清單》,引入社區發展治理專業人才,建立東部新區智囊庫。
配套制定“1+3+N”治理方案,以微項目、微活動、微服務、微協商、微示范為抓手,重塑基層組織動員體系,以全覆蓋測評、蹲點調研、網格賦能為基礎,三步走實施“鄰聚工程”,做實服務基層“最后一米”。
立足國家戰略賦能、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山水生態、空間承載“四大優勢”,以未來公園社區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示范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一批有東部新區文化特色的示范社區、示范項目、示范品牌,優化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豐富新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樹立新區的標桿形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