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相當危險。奇女
今年8月底,俠情險迪士尼和華納兩家好萊塢大廠做出了不同的況相決定。
迪士尼把2億美元成本的當危《花木蘭》推上了流媒體平臺,而華納則把同樣2億美元成本的奇女《信條》堅持院線上映。
結果,俠情險《信條》票房不理想,況相華納預估要至少虧損數千萬。當危
《花木蘭》的況相情況是,先有預測說輕松回本,當危后來又有辟謠消息說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行。奇女最終迪士尼的俠情險第三季財報也沒有透露其具體盈虧情況,不過旗下流媒體平臺Disney+的況相業績是非常理想,不可否認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花木蘭》的幫助。
這樣看來,迪士尼的選擇在如今形勢下,能贏得更多回報。
華納堅守院線的做法令人敬佩,但是這不能忽略了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影響力。
要把《信條》推上流媒體,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和這位幫他們賺了不少金子的大導演鬧翻。
短期的不利,具有深厚底蘊的華納可以接受。
可歐美疫情遲遲不消退,還隨時有反彈跡象,之后又不用再給諾蘭交代,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華納再想要堅持,就沒那么容易了。
據媒體消息,華納終究要對定檔在12月25日上映的《神奇女俠2》(神奇女俠1984)做出調整,最終決定將在11月16日下周一公布。
消息稱,華納的主要選擇有兩個。
第一是第五次延檔,推后至明年夏天上映;
第二是圣誕節上映不變,但窗口期必須縮短,明年1月立馬上線HBO Max。
第二個選擇可能性會更大。
因為如果再撤,對華納以及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對影院,對觀眾,都是損失,而今年剩下的片子幾乎已經沒有,堅持在圣誕節上,面臨的競爭壓力肯定會小很多,只要口碑不出現爭議,很可能就是霸屏的存在。
影院這邊,一直沒有大片上映,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選擇讓利妥協,先來一部《神奇女俠2》,能有30天的窗口期也算是能緩一口氣。
如果華納愿意支付一定比例的線上收入分成給予影院,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就像諾蘭說的,傳統電影行業要接受現實,做出適應性的變化。
最壞的情況。
華納不愿意再損失自身的利益,那等待《神奇女俠2》的便是流媒體。
毅然“背叛”院線,不惜選擇用新片推廣Disney+的迪士尼,近日公布的第三季財報比較樂觀。
雖然還是虧損5.8億美元,但總收入要比預期要高。
尤其是Disney+訂閱用戶數量,累計7370萬,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達到了Netflix多年累積的業績。
這足以讓華納的高層們眼紅。
有數據顯示,擁有《權游》、《哈利·波特》,DC等IP的HBO Max,最新公布的只有860萬用戶,就算加上原來HBO電視那邊的用戶,也才3800萬,只有Disney+的一半多一點。
比不上迪士尼的主要原因并不是IP不夠多,不夠有粉絲基礎,而是華納制定的訂閱費用太高。
Disney+只需6.99美元一個月,Netflix的基礎包月7.99美元,最高級的套餐,今年10月底沒加價前是15美元。
而HBO Max一上來就要14.99美元,多數人接受不了是正常的。
但如果14.99美元,甚至是再加10美元,能看到一部《神奇女俠2》,那考慮購買的人肯定會大幅增多。
畢竟口碑不咋地的《花木蘭》,6.99美元入會員,再加29.99美元購買的做法,都能有不少的人購買。
只是能不能及時收回成本,對外界來說還是個未知之數。
至少《花木蘭》證明了高端付費并非無人問津,只是價格策略方面還需做些調整。
有了迪士尼先做了次測試,華納要不要跟上,跟上的話要詳細要怎么操作,其實是處于一個更有利的位置的。
如此,要后發制人很簡單,要肩負起行業責任,卻勉為其難。
情況相當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