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在上海一家麥當勞餐廳已經工作了三個年頭,麥當每月她記賬本上的勞服薪酬數字這些年也一直在變動。
在馮佳的工盼印象中,從3年前到現在,升職一線員工的麥當每月薪酬前后漲了三次,從最早的勞服5.8元/小時,到現在兼職員工的工盼8.5元/小時,正式員工9.5元/小時,升職資深培訓員則為10.2元/小時。麥當每月其中,勞服兼職員工可以自行安排上班時間,工盼而正式員工需要每月上滿168個小時。升職同時根據個人的麥當每月工作年數,每半年有0.1~0.2元/小時的勞服加薪。另外,工盼除每周五免費提供一份套餐以及平日店內食品可打半價購買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福利收入。
正略鈞策合伙人洪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大部分崗位都具有勞動密集型特征。“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中高端管理人員比例較小,一線從業者主要從事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工作或者是體力勞動。”他說,“收入水平不高、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工作壓力比較大、工作環境差,還常常需要加班,這些特性使得從業者穩定性不高,流動性較大。”
一線員工的生存現狀
一個周六的下午,在上海某商場內的麥當勞餐廳,本報記者見到了馮佳,她正忙著收拾桌盤,收銀臺前則排著長長的隊伍,不少顧客還在尋找空位。“吃飯高峰時,餐廳會忙不過來,所有的活都得要干。”馮佳說,“每名新入職的員工都會接受所有崗位的培訓及輪崗,之后固定在某個崗位上,但如果其他崗位一時缺人手,就要盡快補上去。”
馮佳所在的這家店由于不屬于24小時營業店,一般工作分早中晚三班,每個班工作8小時,早班6點半前需到崗,晚班營業到23點,但每周有兩天不固定的休息。
雖然已算得上是餐廳的老員工了,但這樣的工作節奏,馮佳還是覺得有點累。“我們這家餐廳一共有70多名員工,但正式員工只有20多個人,60%以上都是兼職員工,經常會忙不過來,只有到了放寒暑假的時候兼職人員才會特別充足。”
馮佳告訴記者:“類似我們這樣的快餐店現在行情都差不多,一線員工的收入普遍從數年前平均5元/小時,漲到現在平均10元/小時不等。”
與此有同感的上海一家星巴克的員工薛文杰告訴記者,其當前的薪資水平維持在10元/小時,但除正常工作外,有額外的加班費,超過8小時工作時間按15元/小時計算。此外,每天早班需6點到崗的員工,可以有10元/天的補貼。晚上12點以后的工作按每小時多加6元的標準計薪。薛文杰告訴記者,按照這樣的薪酬標準,像他這樣的一線員工一般每個月都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
在馮佳看來,就她目前的薪資水平,每個月做足工時也只有1600元左右的收入。但現在馮佳工作依然很努力,因為她盼著能有機會升到當班經理,那就意味著不再拿小時制工資,而是升職第一年每月稅后就會有2300元~2400元的工資,同時根據餐廳完成的業績指標,還有額外的獎金補貼,且每年有一定的加薪比例。而薛文杰的情況也類似。
其實,與馮佳以及薛文杰一樣有著升職夢想的一線員工還有很多。在他們看來,只有擠入了管理層行列,才是他們未來的理想出路。
薪酬與利潤的博弈
洪軍指出,現在國內快消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隨著全球化和中國市場的崛起,國內外廠商已根據自身定位分別占據了相應的市場。
他表示,不同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在加薪問題上,外資巨頭往往由于其高端定位和品牌溢價具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因此這些企業擁有給一線勞動者漲薪的空間。
但對于國內廠商,由于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與國外巨頭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加上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市場,利潤率不高。“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企業還會為了從國內外競爭對手中吸引中高層管理人員,給予中高層管理人員比較高的獎金,進一步擠掉了一線勞動者原本就不大的漲薪空間。”洪軍說。
智聯招聘在今年年初發布了全國十大行業薪酬排行榜,金融、房地產、高科技行業坐穩前三,而消費品行業則排在第八,只高于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
在智聯招聘高級薪酬顧問趙立朋看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個人薪酬休戚相關。“CPI在經歷金融風暴后,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轉正。因此薪酬增長也應與CPI同步掛鉤,且薪酬的增長幅度應高于CPI的增長。”趙立朋向記者強調,“CPI是對基本生活資料的評估,其增長說明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價格在增長,如薪酬的增長幅度大于它,那就是個良性的聯動。”
趙立朋認為,企業靠漲價來壓低成本并非良策。“從短期來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確會降低企業的利潤,但當企業員工的工資在市場上有競爭力時,可以大大地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從而提升生產效率。”他舉例說,“比如采取績效工資的做法,在員工收益提升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效益,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從長期來看企業創造的利潤反而會更高。”
人物檔案
姓名:馮佳
身份:麥當勞職員
薪資情況:月薪1600元左右
目前狀況:努力工作,希望能升職做當班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