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任震宇)3月13日,中消者滿者滿總體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協發消費消費測評結果顯示,城市測評2024年全國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0.36分,意度意度總體處于良好水平。結果在100個城市中,良好排名前十的中消者滿者滿總體城市為:蘇州市、佛山市、協發消費消費宜昌市、城市測評青島市、意度意度杭州市、結果深圳市、良好煙臺市、中消者滿者滿總體南京市、協發消費消費廣州市、城市測評濰坊市。據悉,這也是中消協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八年發布全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
消費滿意度同比增加0.44分
據介紹,中消協于2017年起,首次選取全國50個大中城市開展消費者滿意度測評。2018年以后,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和支持下,此項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2018年測評城市數量增加至70個;2019年以來測評城市數量固定為100個,范圍包括4個直轄市、27個省會(首府)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64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高的城市。本項測評將“消費者滿意度”定義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對消費供給、消費環境和消費維權的情緒反饋,是以百分制的形式測度出來的消費者主觀感受。
2024年消費者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27個三級指標組成,中消協組織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在100個被測評城市同步開展調查,共計回收消費者有效樣本61998個。
測評結果顯示,2024年100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0.36分,比上年增加0.44分,總體處于良好水平。綜合2017年以來的測評情況,2024年消費者滿意度得分在近八年中位居第二,僅次于2021年。
2017-2024年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
受評的100個城市中,消費滿意度綜合得分最高的城市是蘇州市(91.65分),最低的是吉林市(71.72分),相差19.93分。35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得分高于全國綜合得分,65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得分較去年提高。3個一級指標中,消費維權、消費環境、消費供給得分分別為80.48分、79.26分、81.67分,與2023年相比,消費維權和消費環境得分分別上升1.27分、0.51分。
城市規模越大滿意度得分越高
分指標來看,2024年滿意度得分前5名的三級指標分別是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物流便利、維權渠道、維權效率、維權結果。得分后5名的三級指標分別是信息真實、消費政策、消費執法、消費警示提示、交易安全,這也是未來提振消費和共筑滿意消費的發力方向。
分地域來看,東西部地區滿意度表現差距進一步縮小,中部地區滿意度得分增速最高。東、中、西部地區滿意度得分分別為83.7分、78.02分、76.78分。從滿意度得分年均增長率來看,中部地區達到1.26%,增長幅度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區增幅0.67%,東部地區增幅0.29%。蘇州市、佛山市、宜昌市、青島市、杭州市、深圳市、煙臺市、南京市、廣州市、濰坊市位列消費者滿意度第一至十名。
2024年三大地理地區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及年均增長率
分城市規模來看,城市規模越大滿意度得分越高。2024年超大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6.3分,在各類城市規模中滿意度最高。其次是特大城市,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2.94分,中小型城市滿意度綜合得分僅為74.81分。
2024年不同規模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及年均增長率
消費供給保持平穩 消費維權評價向好
消費者滿意度一級指標共有3個:消費供給、消費環境、消費維權。2024年度測評結果顯示,消費供給得分最高,為81.67分;消費環境的得分最低,為79.26分;消費維權的得分為80.48分。消費供給保持平穩,消費維權評價向好。與2023年對比,消費供給指標減少0.11分,消費環境與消費維權得分同比上升0.51分與1.27分。自2017年起,消費維權指標得分年均增長率最高。近7年,消費維權得分年均增長率2.67%,在三個一級指標中增幅最高;其次是消費供給,年均增長率1.22%,消費環境年均增長率約為1.2%。
2017-2024年消費者滿意度一級指標得分
消費者滿意度二級指標共有17個,包括供給豐富性、消費政策、權益保護等。綜合得分排名前5的二級指標分別是:權益保護(84.95分)、供給便利性(84.85分)、供給豐富性(83.73分)、消費設施(81.91分)、質量水平(81.61分)。其中3個二級指標(供給便利性、供給豐富性、質量水平)屬于消費供給指標;消費設施與權益保護分別歸屬于消費環境與消費維權指標,表明各地消費領域政策調度、民生保障工作特別是消費維權工作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2024年消費者滿意度二級指標得分(按得分高低排序)
消費者滿意度三級指標共有27個,包括種類豐富性、維權渠道、維權效率等。滿意度綜合得分前5名的三級指標分別是:公共基礎設施完善(86.14分)、物流便利(85.67分)、維權渠道(85.5分)、維權效率(84.81分)、維權結果(84.58分)。其中2個三級指標(物流便利、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屬于消費供給指標;3個三級指標(維權渠道、維權效率、維權結果)屬于消費維權板塊。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30年來首次出臺的配套行政法規,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加大了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2024年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上線試運行,標志著全國消協組織有了統一的受理投訴渠道,全面提升了投訴處理效能和消費者體驗,推動消費維權工作數字化、規范化、智能化發展。
中消協提出五點建議
針對2024年度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反映出來的民生訴求,中消協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加大消費補貼力度和范圍,優化以舊換新政策,鼓勵綠色消費和創新消費。緊抓城市更新契機,提升都市圈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破除擴大城鄉消費融合的障礙,讓城鄉居民共享優質消費和發展成果。
二是提升服務消費供給,多措并舉滿足消費需求。加大服務消費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服務業供給能力。持續完善服務領域標準體系,深化服務業質量監管,強化服務質量監測評價,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優化服務消費體驗,提振消費信心。
三是強化信息保護水平,共筑安全消費環境。加強網絡市場監管執法,規范網絡廣告發布。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
四是優化消費執法規范,賦能基層能力提升。建立全流程質量監管執法體系,賦能基層消費維權隊伍建設。完善消費糾紛調解機制,鼓勵經營者和消費者自行和解,支持行業協會、消費者組織等第三方機構參與消費糾紛調解,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五是深化多元共治格局,共筑滿意消費環境。持續穩定擴大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消費意愿。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積極優化消費體驗,推動行業自律,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筑滿意消費環境。
下一階段,中消協將分批次向被測評城市通報各城市測評具體結果,深入分析各城市問題短板,為推進放心消費環境建設、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提供有力支持。
責任編輯:游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