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后葬于漢中定軍山,諸葛墓旁種植漢桂,亮墓諸葛亮遺命在下葬時不帶任何器物陪葬,被盜只穿著死時的過專衣服。不另置辦。千年并且頭要向著成都昭烈墓的未被方向。以餉先帝知遇之恩。盜竟
諸葛亮的諸葛墓。千百年來,哪怕兵荒馬亂,從未被盜過。唐代,明代,清代先后重修了昭烈墓,并派專人維護武侯祠。張獻忠屠四川,盡挖王公墳墓,取珍寶。但唯獨沒碰過昭烈墓。
清朝官員平亂后入蜀,仍記載“四川人民罹獻逆屠戳,萬存一二。唯昭烈墓歷久無事,巍然如故。”唐代李隆基,明朝朱元璋,清朝乾隆先后派人看守昭烈墓,并樹碑書“漢昭烈墓”。
諸葛亮到底葬于何處,歷史上說法甚多,原來有說法叫“兩墓八祠”,但史學界公認的諸葛亮真墓所在地是漢中勉縣的這一處,根據有兩點,一是諸葛亮生前曾有遺囑:“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葬漢中定軍山下,以勵后人,不忘北伐。”二是《三國志》中有記載:“亮死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
據介紹,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協助,27歲的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感動,愿意出山相助。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屯于勉陽,臨出發前,上書《出師表》。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終年54歲。臨終遺命葬漢中定軍山。
隨后,記者慕名來到諸葛亮的墓地——武侯墓。據了解,墓區占地360余畝,山環水抱,古木參天。景區管理人員介紹,武侯墓院內的大殿、拜殿、樂樓等古建筑有54間,其墓冢南北向,頭北腳南,有“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傳言中說的諸葛亮墓無珍寶,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