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八省二區由黑龍江牽頭的省際“八省二區”省際聯盟采購辦公室正式在官網公布了省際聯盟此次集采(采購編號:HLJ-YPDL2021-1)的最終中選結果:科倫藥業、齊魯制藥、聯盟流標綠葉制藥、集采結果羅欣藥業、中選瑞陽制藥等14家藥企中選。公布其中,藥品山東羅欣藥業是八省二區最大贏家,共有注射用鹽酸托烷司瓊、省際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聯盟流標注射用頭孢硫脒三款產品確定中標。集采結果此外,中選湖南賽隆藥業也有氨甲環酸注射液和阿加曲班注射液兩款品種中選。公布
大采購量品種流標
生產成本或是藥品誘因
值得關注的是,由黑龍江、八省二區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四川、西藏、海南、青海、貴州等十省(區)組建的省際聯盟,這次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涉及21個藥品,除非洛地平口服常釋劑型和骨化三醇口服常釋劑型外,其余19個品種均為化學藥品注射劑。
從聯采辦掛網的這份中標結果表來看,美洛西林鈉注射劑、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劑、氟尿嘧啶注射劑、利多卡因注射劑及骨化三醇口服常釋劑型5個藥品流標,公示結果顯示為無中標企業。
令人意外的是,流標的骨化三醇口服常釋劑型和利多卡因注射劑兩個藥品當期的采購量位居21個品種帶量采購的前兩名,需求分別達到2580.5839萬/粒和1928.9941萬/粒,是這次“八省二區”帶量采購最需要的臨床藥品。
目前,官方尚未披露5個產品無企業中標的原因,但有一個事實或許能看出端倪:近年來,長期短缺藥品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曾多次被報道,且因為價格長期倒掛,在部分省份被撤網。據悉,西南藥業、成都倍特藥業、大冢制藥和鄭州卓峰制藥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就因為掛網價格超出國家低價藥定價標準,被暫停掛網。
事實上,作為臨床最常用的局麻藥,鹽酸利多卡因在全國各地都出現過斷貨的現象:去年就有一則商業公司發給醫院的斷貨說明在業內流傳。通知顯示,斷貨的藥品為鹽酸利多卡因膠漿。斷貨原因為廠家無原料沒法生產,暫時不能供應。遼寧省曾連續發布多個公告,指出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短缺,有藥企以中標價格低為由不能正常供應,有2家藥企因采購不到原料導致停產。目前,全國只有6家企業擁有鹽卡原料藥的生產許可,卻有244個制劑的生產許可。在這種情況下,廠家不愿大量生產。在帶量采購需求大的情況下仍無企業中標,成本或許是造成流標的主要因素。
頭孢類采購量下浮10%
價格比拼仍是主軸
針對約定采購量及周期,文件顯示,約定采購量為采購需求量的70%。其中,頭孢替安注射劑、頭孢硫脒注射劑、美洛西林鈉注射劑、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劑、比阿培南注射劑的約定采購量為采購需求量的60%。采購周期原則上為1年,視情況可延長1年。
當采購周期內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結果與聯盟地區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重疊時,第一采購周期執行聯盟地區中選結果,第二采購周期再執行國家中選結果。這給中選藥品帶來不少機會。如采購量排在前三的非洛地平(約832萬/片的采購量),最高有效申報為0.35元/片,齊都藥業擊敗競品勝出。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非洛地平片劑銷售額超20億元。其中,阿斯利康市場份額最大,其次是合肥立方制藥和常州四藥,市場份額占比均超過10%。看得出來,在新一輪聯盟采購中,成本比較優勢讓后來者居上。
當前,除國采外,省級聯盟采購也加速了其進程。2021年重慶市醫保局發布的《渝鄂瓊滇青寧新新疆兵團常用藥品聯盟帶量采購文件》和《渝豫桂瓊滇青寧新新疆兵團短缺藥品聯盟保供穩價帶量采購文件》,前者共35個化藥產品,后者21個化藥產品;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醫保局聯合聯盟區域的山西醫保局針對11種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常見用藥,在津開展“3+N”聯盟藥品聯合帶量采購,18家企業的20個產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達71.46%;此外,廣東牽頭的16省大聯盟藥品集中采購,涉及362個產品也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