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羅玉略攻堅拔寨的平推沖刺階段,2018年,行保險普行鄉興戰貴州要減少貧困人口120萬以上,惠事退出貧困縣16個,業踐貧困村2500個。村振貧困是羅玉略“三農”問題的核心癥結,西部地區保險普惠事業發展質量不高,平推市縣重視程度不夠,行保險普行鄉興戰政策落實深度不濟,惠事工作推動力度不強,業踐服務保障能力不足。村振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羅玉略羅玉平委員了解到以貴州為代表的平推西部地區保險事業依然處于欠發達水平。這不僅表現在農業經營主體承保防險意識淡薄,行保險普行鄉興戰涉及農業、惠及農村、普及農戶的特色化、精準化保險普惠產品品類不多,保險普惠難以真正普惠,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區保險業底子薄、基礎弱、人才缺,地方性保險公司的匱缺,嚴重制約和影響保險資金助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
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是黨中央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著力運用金融服務解決人民美好生活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回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本質,這是中天金融集團永遠銘記的“初心”,更是勇于擔當的“使命”。羅玉平帶來《西部地區提速發展保險普惠事業助推脫貧攻堅》,并提出了七條建議:

一是省級涉農保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亟待升級,縣鄉兩級保險普惠工作協同聯動機制有待強化,保險資金專項審計有待深化。建議在西部地區省級層面成立保險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將保險普惠事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工作逐級分解夯實,制定針對保險普惠事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同時納入轄內保險扶貧攻堅工作績效目標考核體系。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作用,積極倡導“險資西進”,鼓勵有實力、有擔當、負責任的民營企業在西部地區大力發展保險普惠事業,全面提升保險資金助推脫貧攻堅的成效。在西部地區培育和壯大合格的保險經營主體,政策層面更多支持“險資西進”,以期長效化解西部地區保險普惠、普惠金融發展不充分的難題。在保險法人機構準入方面,向西部地區合理傾斜、全力支持。加大政策引導,在西部地區推行“涉農保險+保險資金支農支小融資業務”先行先試。鼓勵中國保險業產業扶貧投資基金中列出一定比例,專項用于西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三是提高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降低貧困群體投保成本,擴充貧困群體參保品種。建議將種植業中央財政補貼比例從40%提高到50%,養殖業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60%,公益林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60%,商品林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40%。
四是突出保險姓保、保障民生原則,下大力氣創新惠農險種,積極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保費補貼模式和機制。引導和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利于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扶貧帶動效益好、就業吸納能力強的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惠農險種如氣象保險、產量保險、產值保險、收入保險等新型涉農保險,大力推廣涉農小額保險,助力補齊民生短板。對適應當地“三農”發展需求的特色農業保險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通過設立地方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保險發展專項資金,擴大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保險的品類和范圍。
五是保費變股金、保險更保障,鼓勵在西部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保險互助合作社。在西部地區設立以村為單位的保險互助合作社,以保費入股的方式吸納社員,保費變股金。入社即可享受收益分紅和金融、流通、科技、培訓等增值服務,發揮集體力量,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為農戶提供保費資金支持,進一步分散風險。
六是強化技術支撐,突出整合聯動,打造保險普惠信息大數據平臺。一方面,確保西部地區融資項目“走得出去”、保險資金“請得進來”,落得了地;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對象的消費能力、行為習慣、財務信用狀況等,設計不同的費率和保險產品,提供個性化、定制化保險服務。
七是持續強化針對貧困群眾的風險教育和保險普及宣傳。
羅玉平委員認為西部地區要把全面服務“三農”、切實保障“三農”作為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就要發揮好普惠金融特別是保險普惠的“助推器”、“減震器”、“穩定器”作用,讓貧困群體應享盡享保險普惠的福祉福利。
保險普惠事業提速發展,對于化解西部地區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對于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