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屆本科生“畢業生之星”風采展評活動自5月啟動以來,喻知一批優秀本科畢業生先進榜樣脫穎而出。博追自強拼搏、星星服務奉獻、復旦青科研報國、喻知全面發展、博追抗擊疫情……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砥礪前行、星星閃閃發光。復旦青
近期,喻知10名復旦大學“畢業生之星”名單正式出爐。博追星光璀璨,星星未來可期。復旦青今天,喻知讓我們一起走近復旦大學“畢業生之星”——來自物理學系的博追喻知博同學。
喻知博
夏日的星星洛杉磯北部沙漠,夜晚氣溫降了下來,這里遠離城市光污染,夜黑得徹底。
喻知博帶了防潮墊,躺下來,眼前盡是一片繁星。周遭寂靜無聲,困意來襲,當他迷糊著睜開眼時,兩顆流星從天空劃過。
此行,他正是沖著英仙座流星雨而來。作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每年在固定時間出現,幾乎從未缺席過夏夜的星空。
喻知博喜歡與流星不期而遇的感覺。因為想要探索浩瀚宇宙的奧秘,他總想去遠方,看從沒見過的星空。
這個夢想,從愛看天文科普圖書的童年生根發芽,在復旦日月光華的滋養中蓬勃生長。
英仙座流星雨,是喻知博第一次拍到的流星
童年時的天文夢想,從復旦揚帆啟航
天文,一個看似小眾卻囊括宇宙的學科。對天文的興趣是怎么養成的,喻知博只能從零星的記憶碎片中尋找答案。
小時候父母常帶他去書店看書,一看就是一整天。他愛看《十萬個為什么》,看太空探索的科幻圖書。他逐漸發現,自己總是被宏大又神秘的宇宙吸引。
高三時,喻知博還沒細想過未來從事什么工作。一次和老師交流時,對方不經意間說,你以后或許應該做科研,因為你很有韌性。喻知博記住了這句話,心想要不以后就在天文科研這方面試試。
夢想,不能只停留在腦海中。被復旦物理學系錄取后,豐富的學術資源為喻知博提供了追夢的現實路徑。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中,他愈發堅定了從事天文學研究的目標。
大一時,他作為主力隊員參加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幾乎把整個大一的課余時間都花了進去。競賽有17個課題,每人至少分到3個課題,除了完成自己的課題外,他還幫其他同學。
第十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復旦大學代表隊合影
“科研不只是做實驗和分析數據,還需要口頭匯報,和別人高效地交流和溝通。”喻知博說,這次競賽是他踏入科研大門的第一步,讓他對科研的認知從模糊變得清晰。最終,他們在競賽中拿了冠軍,這也是復旦團隊史上獲得的首個冠軍。
為了更了解天文研究,喻知博主動找系里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學、X射線天文學的Cosimo Bambi教授,加入他的課題組。在一次次實驗和觀測中感受科研,他發現科研并非別人說的“坐冷板凳”,“只有親身參與其中,才會在枯燥的科研過程中有所收獲和進步,感受到科研帶給自己的快樂和成就感”。
“科研對我是種激勵,別人能看到我發布的成果,這就是價值所在。”喻知博通過黑洞X射線能譜在一定條件下驗證了廣義相對論,2021年9月,他作為第一作者,將科研成果發表于高能天體物理國際期刊《物理評論D》。
在“拔尖計劃”的資助下,大二下學期,他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太空科學實驗室進行科研實踐。大三,他又立項“?政基金大學生見習研修計劃”,去了加州理工學院卡希爾天文與天體物理中心,現在有一篇相關論文待發表。
喻知博在加州理工學院
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復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一直引領著他。
“‘切問’與‘近思’引領我提出科學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感悟挑戰自我、發現新知的快樂;而‘博學’與‘篤志’則引領我在廣泛學習與實踐中博觀約取、明確志趣。”他逐漸堅定了通過天文研究為國奉獻的終身志向。
科研中的未知永遠都在。經歷了真正的科研,喻知博遇到了更多不解:獲得數據和分析結果很簡單,但它在物理上意味著什么?它對物理系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這些問題都在等著他解答。
仰望科學的星空,更要腳踏熱愛的大地
“天文觀測是件偉大的事。”
喻知博說,天文研究主要分觀測、儀器和理論等幾部分,他的研究興趣是天文觀測,也就是用望遠鏡觀測,分析觀測數據。
說天文觀測“偉大”,喻知博并非夸張,“因為天文不像物理、化學、生物在實驗室里面就可以做,天文的實驗室就是宇宙本身。自然給了我們什么,我們就得接受什么,沒有任何控制變量的機會,只能服從于自然。”
對他來說,自然給了研究者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研究者可以在距天體上萬光年外的地球上,用理論和模型推導出復雜系統的運轉,了解龐大系統中遙不可及的地方發生了什么,“非常不可思議”。
天文探測儀器的精密也讓他感嘆。“人類想去丈量宇宙的尺度,聽起來是件不可能的事,但這本身又是天文學的一切。”
喻知博與天文協會的同學們在光草開展天文觀測
或許每個人都有對星空的憧憬和向往,但因為忙碌的學習、工作、生活,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用心仰望星空。幸運的是,喻知博在復旦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而加入復旦天文協會之前,在看星星這件事上,他一直“孤身一人”。
大學四年,他們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仰觀宇宙之大——一起去涼夜霧氣彌漫的崇明島看金星伴月,等待中國空間站過境崇明;去上海最東南邊的南匯嘴等日出;在臺風后的湖州安吉天荒坪記錄獵戶星軌……
天文協會崇明觀測合照
仰望科學的星空,更要腳踏熱愛的大地。
作為本科畢業生代表,喻知博在復旦大學2022屆本科生畢業典禮的發言中回憶了3月以來參與各類志愿服務、與師生共抗疫情的點滴。這段特殊的經歷,讓他對入學時就熟記的“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有了更切身的理解。
喻知博參與志愿者服務
“我們不僅要將校訓內化于心,保持探索世界的激情與動力,也要將‘團結、服務、犧牲’復旦精神外化于行,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做生活的實干家。”喻知博如是說。
幾個月前,喻知博收到天文學強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即將前往攻讀博士學位。未來,他希望在更大平臺上探索星空的奧秘,在星辰間書寫屬于中國人的印跡。
“我曾在許多地方看過星星,但最愛的還是光草的星空。”從光華燦爛的復旦星空下出發,他要帶著一雙永遠好奇的眼睛,走向更廣闊的遠方了。
制圖:實習編輯:沈家怡責任編輯:李斯嘉